2023年是池州十一中发展的关键一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奋发有为的使命担当,不折不扣执行好市委教体工委和市教体局的各项工作部署,全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池州十一中发展的关键一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奋发有为的使命担当,不折不扣执行好市委教体工委和市教体局的各项工作部署,全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2023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总体思路
坚持以“办学有特色、教师有提升,学生有成长”为目标,突出强化学生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两大中心工作,努力抓好立德树人、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团队建设三大主题工程,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以特色发展激发办学活力,以办学质量提高学校吸引力,使学校发展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和目标任务
1.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规范办学行为。围绕党建品牌建设,实施“一发挥二加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落实“党建+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化解风险隐患,全力维护学校稳定。
2.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以全环境育人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德育管理和育人实效,提升教育质量。
3.以新课标落地实施为契机,引导教师开展有效的教科研活动,打造一支反思型、研究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4.坚持质量立校,整合教育资源,以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实施精细化管理,规范教学流程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以制度文化约束人,以环境文化熏陶人,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争先创优的氛围激励人。
6.进一步落实校务公开,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尊重师生意愿,提高师生的使命感与主人翁意识,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三、工作措施
(一)发挥党建引领,加强品牌建设
将党建品牌建设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和“双培养”工程之中,提升党建与教师培养的融合水平,形成“党员教师骨干化、骨干教师党员化”格局。
1.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教师,为他们的锻炼成长搭建舞台,创造条件,吸纳入党。
2.继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做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党员政治学习,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二是强化拓展培训,不定期举办党员专题能力培训班,积极打造理论素养高、理想信念强、干事创业实的党员干部队伍。三是强化督导评估机制,为确保学习培训实效,学校党总支将不定期举办党员政治理论学习交流活动、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政治理论知识竞赛活动,党支部将党员干部日常学习培训等情况纳入党员工作考核中,对存在问题的将实施亮灯制度、约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本上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目的。并以此厚实党员政治理论基础,以党员学习之风促教风、学风的转变。
3.继续抓实作风建设。主要采取“三个完善”措施,一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规定,倒逼党员干部从思想到行为不想、不能、不敢;二是结合师德主题教育,开展自我反思、小组评议、支部通报等作风整改,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是结合工作职能,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将党员干部服务一线、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等表现纳入作风建设考核中。对于工作中浮夸、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表现实行一票否决。
4.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建设。学校党支部将通过支部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课、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增强政治定力,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干实事、人人不出事的良好局面。继续落实党员辅导员制度,选聘51名优秀党员担任班级党辅导员,每月开展学习、宣讲活动不少于一次,组织党员下沉班级进行3批次红色研学活动。
(二)加强德育工作,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1.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和班级建设,力争学校校风和学生文明素质有明显提高。 完善并落实好《池州十一中学生一日常规》,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完善学生值勤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及时掌握班级学生动态,切实做“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确定帮扶对象,加强心理辅导,对需帮扶的学生实行责任到人,实行全程跟踪教育与管理,做到不嫌弃、不放弃。从细节入手,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2.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实效。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开好主题班、队、团会、升国旗仪式、纪律卫生、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并对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坚持不懈地开展“童心向党”“我的中国梦”“三爱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爱国爱校教育,杜绝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和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3.加强学生会、团委工作,强化学生干部的培训,抓好团干、团员、学干三支队伍建设,以社团活动为抓手,提高学生自主管理及自主教育能力,努力打造“成长”特色品牌。
4.进一步整合家、校、社会资源,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开展。完善家、校、社会网络,充分、有效利用社会、家长资源,拓展德育工作资源,积极争取家长、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与参与。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加强家校联系,邀请3批次家长到校做讲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校外实践和公益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社会实践、日常校外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常态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5.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托“心灵氧吧”心理活动咨询室,认真研究我校学生心理变化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建立相关心理引导、疏导工作制度。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当前出现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关注和辅导。通过个别心理咨询、传授有益的宣泄方法,从而帮助有心理障碍或是心理困扰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行为问题的学生,深受情绪困扰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此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班会课渗透、宣传建设等手段引导、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因素给他们健康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未来自我发展的潜能。
6.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改进实践育人。充分体现“德育在行动”,开展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劳好学、节约环保、团结友爱等为主题的系列行动;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教育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广泛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等活动。逐步完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能。
新政背景下的教师需要新颖、高效的为师技能。面对新课标的落地施行,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教师不能再跟着感觉走,也不能跟着资料、参考书走。教师要着力于减时增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抓实课堂教学,惟有转变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1.积极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进行集中学习与研讨,学科教师要积极交流发言,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全体教师在深入学习研讨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理论学习的自觉性;通过期刊杂志征订、读书分享、书单推荐等方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丰富的阅读书目和多样化的选择,加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立足学科教学和课堂实际,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
3.实施名师引领战略。充分发挥我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优秀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开展专题讲座、观摩课、专家点评等活动;依托汤剑名校长工作室和操斌、查敏、王永海等4个名师工作室,带动学校中层干部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成长,创设学、比、赶、帮、超新气象,营造人人争先、团结协作好氛围,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能力,在提升中实现发展。
4.实施“青蓝工程”。继续推进“师徒结对”工作,落实带教机制体制,加强结对指导,压实带教责任,强化新教师成长实效。充分发挥名师的带教作用,努力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把培训、教研、教学融为一体,鼓励青年教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力求做到:一年“结对子”;二年“压担子”;三年“出特色”;四年“露头角”;五年“拔尖子”,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
5.抓实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尤其要抓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做到应学尽学,并督促参训教师认真、及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确保培训结果合格,培训效果明显。
6.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行动”。重点从严禁有偿家教、私自办班、体罚学生、“微腐败”等师德师范问题方面进行专项教育,通过签订责任书和专项治理等形式,让教师认清形势,树立规矩意识。
(四)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以新课标落地实施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全面推动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发挥骨干教师作用、组织学案设计大赛、研磨课的开展等各项教学教研工作的全面进步,开创我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
1.加强教研组制度建设(1)实施教研组长负责制。教研组活动由教研组长根据本学科特点和教研组实情,统筹安排,全面细致贯彻落实学校教研工作任务。教研组长负责制定本学科的学期教研活动计划,活动计划要通过教研组会议形式讨论决定,力求人人参与,各展所长,形成合力;(2)实行教研活动明细化。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安排要定人数、定次数,教研计划要充分体现学校相关要求(相关要求:语、数、英三个学科的教研组每2-3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其他学科教研组每3-4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并确保每学期每个教研组开展的大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每次教研活动要有负责人,具体工作要落实到人,并按计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认真组织落实;(3)教研活动实行“三落实、两固定、一上报”制度。各教研组的活动组织要提高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教研活动可细分到年级备课组来组织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做到“三落实、两固定、一上报”,即计划、组织、内容要落实,时间、地点要固定,材料要上报存档。(4)落实教研活动考勤制度。教研组活动实行签到制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要签到考勤,考勤结果与教师考核及职称竞报挂钩。
2.完善教研组运行机制(1)强化教研工作的连续性和教研活动的周期性。教研组在制定学期教研计划时,要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学期和学年工作安排,注重教研工作安排的连续性和教研活动的周期性,突出本组教师参与的广泛性和教研过程的完整性。(2)落实“蓝青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针对新入职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十一中的校情、学情不了解、不熟悉的情况,继续强化结对帮扶工作,加强对新进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帮扶。结对指导老师要按照学校要求,落实听课指导工作,结对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每次听课之后要有交流指导;结对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沟通,指导教师要主动帮助新进教师尽快熟悉学校情况、尽快提升业务能力,促进他们快速成长,进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3)规范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常规教研活动。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课前有指导、课中有组织、课后有交流,活动开展有通知、活动过程有组织、活动结束有总结,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示范效应,务求实效,不走过场。
3.压实教研组集体备课。压实集体备课工作机制,发挥集体效应。教研组要落实集体备课工作机制,强化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工作。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要认真组织并落实好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长要加强集体备课的任务分配和督导落实,备课组长要抓好具体工作安排。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要做到“五有”:有中心发言人、有主题内容(课程分析、教学设计、进度安排、试卷研讨、成绩分析、培优扶差等等)、有针对性(存在的问题、教学中的困惑)、有详细记录、有汇总上报(期末教务处检查存档)。集体备课要推行“主备制”,落实“同步制”(备课组同步教学进度),以备课与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为着力点,汇聚集体智慧,发挥群体力量,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校级领导和教务处要深入一线,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带好头、抓落实。
4.强化教研组常规工作(1)注重教学研究。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实际,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创新教法,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关注“教师讲的怎么样”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学的怎么样”,突出教师的课堂引领和学生的课堂收获。(2)加强交流学习。加强一线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每位教师争取每两周听课1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行政领导和教研组长每学期不少于10节;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和特点,要争取做到每2—3年让组内的每位教师都能上一节校内公开课或示范课、观摩课;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年要上一节示范课,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要主动上示范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加强交流指导,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专业引领作用。(3)完善讲、听、评公开课制度,增强教师业务能力。公开课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每个学科教研组的每位教师要认真至少上好一堂公开课并努力成为校级示范课。对公开、示范课的要求是:①学科教研组长提前通知授课人做好授课准备,共同确定授课内容后,实行集体备课;②必须有教案的打印、课件资料;③听课后要本着帮助同事,互相学习的态度,客观公正地进行集体评课;④评课时间要定在当天进行;⑤本组教师无特殊情况,必须全部参加。(4)强化资料整理。增强资料收集归档意识,各教研组每次开展教研活动,要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适时总结反思教研过程,汇总并归档教研活动材料,及时生成教研资源。各教研组要根据本组实际和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教研活动,形成学校教研特色和教研资源,提升学校教研水平。各教研组和相关教师要按照学校要求,及时准备好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材料,并按规定的时间上交备检。
5.注重教研组交流学习。(1)坚持“引进来”方针,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联系,主动对接市内、省内,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学校,力争与若干所省内外知名初中结成友好学校,适时邀请知名学校的专家、名师到我校开展专题讲座,分享经验,交流指导,以便我校教师更好学习名校的先进经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促进我校更好发展。(2)加强外出交流学习。各教研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外出交流学习的有关规定,有计划地适时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教研组在开展校校际交流活动时,事先要联系好交流学校,制定好详细的活动方案,做到去时有准备、过程有收获、回来有汇报、业务有提升。各教研组要通过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开展访名校、察实情、看资料、学经验、开眼界、求实效的活动,将名校的先进教学理念、成功实践经验,能学到、能带回、能用上,促进教师更新观念、创新教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校际交流目的地范围、教研组整体外出活动的频率、每学期外出活动的组数等,按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3)积极参与学习研讨。各教研组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教学技能大赛和各类继续教育、线上学习、线上交流研讨等活动,加强业务学习、技能比拼、学习先进、交流经验,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广泛动员组内教师充分运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有关前沿信息和学科动态,适时改进教学,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4)适时开展送教下乡。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积极发挥对区域范围内其他兄弟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的辐射作用,各教研组要有计划地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遴选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到农村薄弱学校开展送教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在区域范围内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送教活动争取每个教研组每年开展1次,每学期不超过4次。
6.注重教学研究。(1)通过研修课、主题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优质课获奖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改变课堂结构,创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实行推门听课,加强业务指导。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等会同教研组长,通过推门听课的方式,对年轻教师和新进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交流点评,加强对年轻教师和新进教师的业务指导,促进年轻教师和新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教学研究。各类公开课、示范课、研修课等可在录播室上课,评课时可以通过录像回放,进行点评和反思,聚焦问题,务求实效,抓实评课环节;教研组开展活动,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动场地,可以使用录播室、教研组办公室、善学楼会议室、实验室、多功能厅等学校场地,充分发挥各功能室和场地的作用和效用,保障和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项教育教学资源,认真学习征订的专业期刊,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发挥各交流群组的团体资源,将通过多渠道获取的各种好的案例、精彩的教学设计等资源,结合我校实情、班级学情,进行优化整合,服务于课堂教学。(4)注重实践与反思。科任教师要聚焦课堂,更要加强课后反思,勤于思考,注重积累,笔耕不辍,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内容可以围绕课堂实施、课堂效率、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教学氛围、教学环境、教学节奏、教学机智等方面,以便更好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进步提升。
7.以课题研究为支点,开展教学科研与课堂教学改革。(1)加强“校本教研”。各教研组要以备课组为核心,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和学科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校本研究,确定校本研究主题。校本研究主题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放低研究重心,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力求短、小、精、快,用一学期的时间能够完成研究活动,期末能拿出研修成果;(2)积极推进“课题研究”。各教研组要积极申报市级、省级课题,鼓励本组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研促教。
8.协同九年级备考工作小组,搞好中考备考工作的领导、研究,加强课标、考点、考题、学生情况和教法、学法的研究,增强中考备考的针对性。研究尖子生的发展潜力,促使尖子拔尖;研究中间层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帮辅,通过中间层的发展来带动提高整体上线率。以月考、模拟考为载体,抓好考评的针对性、规范性。积极引导毕业年级备课组研究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特点和不同复习阶段的要求,克服复习课“炒陈饭”、练习课题海战术、讲评课对答案的低效益现象。
(五)织密安全网络,打造平安校园
1.首先抓细、抓实学生“四个习惯”养成工作。(1)安全习惯。通过班主任教育和学校的安全约束,让学生对安全要整体的认识,掌握安全技能,心中装有安全,时时注意安全,遵守安全规程,不出现安全事故。(2)文明习惯。从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加大督查力度,学生处制定管理制度,让学生懂得集会纪律、上下楼纪律、体育课纪律、课间纪律,课堂纪律等学校常规纪律,以纪律为行为准则,不触及纪律红线,遵规守纪,做文明学生。(3)卫生习惯。让学生知道如何清理室外卫生区、厕所,如何打扫教室,如何消毒,如何垃圾分类,如何整理桌凳,长而久之,习惯成自然。(4)路队习惯。对走行的学生进行分流,各班以学生回家方便为依据,学生分别从学校南门、西门错峰离校(各班要提前统计、报名),机动车一律走北门,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在规范中成为习惯。
2.落实安全网格化管理细则,将安全管理责任分解到每个工作岗位,从校长到每个教师签订安全网格化责任状,细化监管督导措施。
3.层层签订平安责任状,做到安全责任明确。
4.落实好“七个一”制度。班主任每天进行一次安全提示(1530)、值班领导做好每日安全巡查、安全管理员做好每周安全自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做好每月一次安全检查、学校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每学期组织两次应急演练、每学期组织一次安全法制讲座。
5.强化安全的过程性教育。组织班主任做好1530安全教育提示、每个假期安全提示工作;完成安全教育平台规定课程,实现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
6.加强学生的法治、规矩意识教育。重点做到法治课“四落实”,突出校园欺凌排查与教育;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实施关爱工程,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与防范措施;加大反邪教、毒品、反传销教育。
7.加强安保工作。在完备人防、技防、物防措施的基础上,严格门卫管理,落实保安、学生、教师、领导四级安全督查及进出登记查验和在校期间封闭管理。
8.继续做好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工作。各处室按照安全网格化管理要求,对各自负责的安全项目实行领导负责制,有落实防范措施、有问题台账,实行登记、整改、销号“闭环式”整改。
9.做好信访工作。落实领导接访及首办负责制,每个领导都是信访责任人,对家长、居民的反映要第一时间接待、记录、处理、答复,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制定教师诉求管理规定,规范教师诉求行为,畅通师生诉求渠道,听取师生合理诉求。
(六)做好疾病防控,守护师生健康。
1.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做好摸排和健康报备工作。
2.建立应急物品需求清单,做好物资储备,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需求。
3.做好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校园实行相对封闭管理;加强师生入校监测管理,严格执行师生员工入校查验身份、实名登记、检测体温。
4.完善好三级管控平台,设置家庭、班级、学校三级管控网络,严格督查、分级管理,全面掌握校园每日师生情况。
5.全面关注教师及学生健康状况,做好心理健康调查与疏导,确保校园安全与正常教学活动;做好校园环境清洁卫生和重点区域定期消毒通风,普及教职员工和学生疫苗接种工作。
(七)提高服务意识,促进学校协调发展。
坚持“服务育人”的理念,细化工作措施,美化校园环境,优化教学设施,强化管理与维护,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品质。
1.发挥学校工会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教育活动,为师生的能力培养和健康成长创设平台,并积极组织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关注教职工切身利益,认真抓好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群体工作。
2.强化校园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应急演练,确保无安全事故。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教育,不定期举行“应急避险演练”、“消防安全演练”等大型演练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建章立制,树立为一线服务的意识,盘清资产底数,加强公物管理,做好教育教学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工作,积极服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展望2023年,我们将在市教体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一如既往,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秉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准则,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促提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为池州市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工作总体思路
坚持以“办学有特色、教师有提升,学生有成长”为目标,突出强化学生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两大中心工作,努力抓好立德树人、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团队建设三大主题工程,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以特色发展激发办学活力,以办学质量提高学校吸引力,使学校发展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和目标任务
1.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规范办学行为。围绕党建品牌建设,实施“一发挥二加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落实“党建+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化解风险隐患,全力维护学校稳定。
2.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以全环境育人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德育管理和育人实效,提升教育质量。
3.以新课标落地实施为契机,引导教师开展有效的教科研活动,打造一支反思型、研究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4.坚持质量立校,整合教育资源,以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实施精细化管理,规范教学流程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以制度文化约束人,以环境文化熏陶人,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争先创优的氛围激励人。
6.进一步落实校务公开,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尊重师生意愿,提高师生的使命感与主人翁意识,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三、工作措施
(一)发挥党建引领,加强品牌建设
将党建品牌建设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和“双培养”工程之中,提升党建与教师培养的融合水平,形成“党员教师骨干化、骨干教师党员化”格局。
1.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教师,为他们的锻炼成长搭建舞台,创造条件,吸纳入党。
2.继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做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党员政治学习,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二是强化拓展培训,不定期举办党员专题能力培训班,积极打造理论素养高、理想信念强、干事创业实的党员干部队伍。三是强化督导评估机制,为确保学习培训实效,学校党总支将不定期举办党员政治理论学习交流活动、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政治理论知识竞赛活动,党支部将党员干部日常学习培训等情况纳入党员工作考核中,对存在问题的将实施亮灯制度、约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本上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目的。并以此厚实党员政治理论基础,以党员学习之风促教风、学风的转变。
3.继续抓实作风建设。主要采取“三个完善”措施,一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规定,倒逼党员干部从思想到行为不想、不能、不敢;二是结合师德主题教育,开展自我反思、小组评议、支部通报等作风整改,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是结合工作职能,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将党员干部服务一线、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等表现纳入作风建设考核中。对于工作中浮夸、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表现实行一票否决。
4.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建设。学校党支部将通过支部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课、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增强政治定力,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干实事、人人不出事的良好局面。继续落实党员辅导员制度,选聘51名优秀党员担任班级党辅导员,每月开展学习、宣讲活动不少于一次,组织党员下沉班级进行3批次红色研学活动。
(二)加强德育工作,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1.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和班级建设,力争学校校风和学生文明素质有明显提高。 完善并落实好《池州十一中学生一日常规》,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完善学生值勤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及时掌握班级学生动态,切实做“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确定帮扶对象,加强心理辅导,对需帮扶的学生实行责任到人,实行全程跟踪教育与管理,做到不嫌弃、不放弃。从细节入手,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2.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实效。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开好主题班、队、团会、升国旗仪式、纪律卫生、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并对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坚持不懈地开展“童心向党”“我的中国梦”“三爱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爱国爱校教育,杜绝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和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3.加强学生会、团委工作,强化学生干部的培训,抓好团干、团员、学干三支队伍建设,以社团活动为抓手,提高学生自主管理及自主教育能力,努力打造“成长”特色品牌。
4.进一步整合家、校、社会资源,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开展。完善家、校、社会网络,充分、有效利用社会、家长资源,拓展德育工作资源,积极争取家长、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与参与。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加强家校联系,邀请3批次家长到校做讲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校外实践和公益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社会实践、日常校外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常态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5.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托“心灵氧吧”心理活动咨询室,认真研究我校学生心理变化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建立相关心理引导、疏导工作制度。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当前出现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关注和辅导。通过个别心理咨询、传授有益的宣泄方法,从而帮助有心理障碍或是心理困扰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行为问题的学生,深受情绪困扰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此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班会课渗透、宣传建设等手段引导、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因素给他们健康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未来自我发展的潜能。
6.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改进实践育人。充分体现“德育在行动”,开展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劳好学、节约环保、团结友爱等为主题的系列行动;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教育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广泛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等活动。逐步完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能。
新政背景下的教师需要新颖、高效的为师技能。面对新课标的落地施行,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教师不能再跟着感觉走,也不能跟着资料、参考书走。教师要着力于减时增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抓实课堂教学,惟有转变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1.积极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进行集中学习与研讨,学科教师要积极交流发言,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全体教师在深入学习研讨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理论学习的自觉性;通过期刊杂志征订、读书分享、书单推荐等方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丰富的阅读书目和多样化的选择,加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立足学科教学和课堂实际,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
3.实施名师引领战略。充分发挥我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优秀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开展专题讲座、观摩课、专家点评等活动;依托汤剑名校长工作室和操斌、查敏、王永海等4个名师工作室,带动学校中层干部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成长,创设学、比、赶、帮、超新气象,营造人人争先、团结协作好氛围,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能力,在提升中实现发展。
4.实施“青蓝工程”。继续推进“师徒结对”工作,落实带教机制体制,加强结对指导,压实带教责任,强化新教师成长实效。充分发挥名师的带教作用,努力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把培训、教研、教学融为一体,鼓励青年教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力求做到:一年“结对子”;二年“压担子”;三年“出特色”;四年“露头角”;五年“拔尖子”,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
5.抓实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尤其要抓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做到应学尽学,并督促参训教师认真、及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确保培训结果合格,培训效果明显。
6.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行动”。重点从严禁有偿家教、私自办班、体罚学生、“微腐败”等师德师范问题方面进行专项教育,通过签订责任书和专项治理等形式,让教师认清形势,树立规矩意识。
(四)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以新课标落地实施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全面推动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发挥骨干教师作用、组织学案设计大赛、研磨课的开展等各项教学教研工作的全面进步,开创我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
1.加强教研组制度建设(1)实施教研组长负责制。教研组活动由教研组长根据本学科特点和教研组实情,统筹安排,全面细致贯彻落实学校教研工作任务。教研组长负责制定本学科的学期教研活动计划,活动计划要通过教研组会议形式讨论决定,力求人人参与,各展所长,形成合力;(2)实行教研活动明细化。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安排要定人数、定次数,教研计划要充分体现学校相关要求(相关要求:语、数、英三个学科的教研组每2-3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其他学科教研组每3-4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并确保每学期每个教研组开展的大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每次教研活动要有负责人,具体工作要落实到人,并按计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认真组织落实;(3)教研活动实行“三落实、两固定、一上报”制度。各教研组的活动组织要提高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教研活动可细分到年级备课组来组织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做到“三落实、两固定、一上报”,即计划、组织、内容要落实,时间、地点要固定,材料要上报存档。(4)落实教研活动考勤制度。教研组活动实行签到制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要签到考勤,考勤结果与教师考核及职称竞报挂钩。
2.完善教研组运行机制(1)强化教研工作的连续性和教研活动的周期性。教研组在制定学期教研计划时,要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学期和学年工作安排,注重教研工作安排的连续性和教研活动的周期性,突出本组教师参与的广泛性和教研过程的完整性。(2)落实“蓝青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针对新入职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十一中的校情、学情不了解、不熟悉的情况,继续强化结对帮扶工作,加强对新进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帮扶。结对指导老师要按照学校要求,落实听课指导工作,结对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每次听课之后要有交流指导;结对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沟通,指导教师要主动帮助新进教师尽快熟悉学校情况、尽快提升业务能力,促进他们快速成长,进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3)规范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常规教研活动。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课前有指导、课中有组织、课后有交流,活动开展有通知、活动过程有组织、活动结束有总结,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示范效应,务求实效,不走过场。
3.压实教研组集体备课。压实集体备课工作机制,发挥集体效应。教研组要落实集体备课工作机制,强化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工作。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要认真组织并落实好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长要加强集体备课的任务分配和督导落实,备课组长要抓好具体工作安排。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要做到“五有”:有中心发言人、有主题内容(课程分析、教学设计、进度安排、试卷研讨、成绩分析、培优扶差等等)、有针对性(存在的问题、教学中的困惑)、有详细记录、有汇总上报(期末教务处检查存档)。集体备课要推行“主备制”,落实“同步制”(备课组同步教学进度),以备课与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为着力点,汇聚集体智慧,发挥群体力量,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校级领导和教务处要深入一线,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带好头、抓落实。
4.强化教研组常规工作(1)注重教学研究。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实际,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创新教法,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关注“教师讲的怎么样”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学的怎么样”,突出教师的课堂引领和学生的课堂收获。(2)加强交流学习。加强一线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每位教师争取每两周听课1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行政领导和教研组长每学期不少于10节;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和特点,要争取做到每2—3年让组内的每位教师都能上一节校内公开课或示范课、观摩课;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年要上一节示范课,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要主动上示范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加强交流指导,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专业引领作用。(3)完善讲、听、评公开课制度,增强教师业务能力。公开课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每个学科教研组的每位教师要认真至少上好一堂公开课并努力成为校级示范课。对公开、示范课的要求是:①学科教研组长提前通知授课人做好授课准备,共同确定授课内容后,实行集体备课;②必须有教案的打印、课件资料;③听课后要本着帮助同事,互相学习的态度,客观公正地进行集体评课;④评课时间要定在当天进行;⑤本组教师无特殊情况,必须全部参加。(4)强化资料整理。增强资料收集归档意识,各教研组每次开展教研活动,要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适时总结反思教研过程,汇总并归档教研活动材料,及时生成教研资源。各教研组要根据本组实际和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教研活动,形成学校教研特色和教研资源,提升学校教研水平。各教研组和相关教师要按照学校要求,及时准备好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材料,并按规定的时间上交备检。
5.注重教研组交流学习。(1)坚持“引进来”方针,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联系,主动对接市内、省内,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学校,力争与若干所省内外知名初中结成友好学校,适时邀请知名学校的专家、名师到我校开展专题讲座,分享经验,交流指导,以便我校教师更好学习名校的先进经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促进我校更好发展。(2)加强外出交流学习。各教研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外出交流学习的有关规定,有计划地适时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教研组在开展校校际交流活动时,事先要联系好交流学校,制定好详细的活动方案,做到去时有准备、过程有收获、回来有汇报、业务有提升。各教研组要通过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开展访名校、察实情、看资料、学经验、开眼界、求实效的活动,将名校的先进教学理念、成功实践经验,能学到、能带回、能用上,促进教师更新观念、创新教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校际交流目的地范围、教研组整体外出活动的频率、每学期外出活动的组数等,按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3)积极参与学习研讨。各教研组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教学技能大赛和各类继续教育、线上学习、线上交流研讨等活动,加强业务学习、技能比拼、学习先进、交流经验,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广泛动员组内教师充分运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有关前沿信息和学科动态,适时改进教学,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4)适时开展送教下乡。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积极发挥对区域范围内其他兄弟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的辐射作用,各教研组要有计划地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遴选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到农村薄弱学校开展送教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在区域范围内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送教活动争取每个教研组每年开展1次,每学期不超过4次。
6.注重教学研究。(1)通过研修课、主题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优质课获奖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改变课堂结构,创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实行推门听课,加强业务指导。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等会同教研组长,通过推门听课的方式,对年轻教师和新进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交流点评,加强对年轻教师和新进教师的业务指导,促进年轻教师和新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教学研究。各类公开课、示范课、研修课等可在录播室上课,评课时可以通过录像回放,进行点评和反思,聚焦问题,务求实效,抓实评课环节;教研组开展活动,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动场地,可以使用录播室、教研组办公室、善学楼会议室、实验室、多功能厅等学校场地,充分发挥各功能室和场地的作用和效用,保障和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项教育教学资源,认真学习征订的专业期刊,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发挥各交流群组的团体资源,将通过多渠道获取的各种好的案例、精彩的教学设计等资源,结合我校实情、班级学情,进行优化整合,服务于课堂教学。(4)注重实践与反思。科任教师要聚焦课堂,更要加强课后反思,勤于思考,注重积累,笔耕不辍,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内容可以围绕课堂实施、课堂效率、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教学氛围、教学环境、教学节奏、教学机智等方面,以便更好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进步提升。
7.以课题研究为支点,开展教学科研与课堂教学改革。(1)加强“校本教研”。各教研组要以备课组为核心,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和学科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校本研究,确定校本研究主题。校本研究主题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放低研究重心,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力求短、小、精、快,用一学期的时间能够完成研究活动,期末能拿出研修成果;(2)积极推进“课题研究”。各教研组要积极申报市级、省级课题,鼓励本组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研促教。
8.协同九年级备考工作小组,搞好中考备考工作的领导、研究,加强课标、考点、考题、学生情况和教法、学法的研究,增强中考备考的针对性。研究尖子生的发展潜力,促使尖子拔尖;研究中间层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帮辅,通过中间层的发展来带动提高整体上线率。以月考、模拟考为载体,抓好考评的针对性、规范性。积极引导毕业年级备课组研究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特点和不同复习阶段的要求,克服复习课“炒陈饭”、练习课题海战术、讲评课对答案的低效益现象。
(五)织密安全网络,打造平安校园
1.首先抓细、抓实学生“四个习惯”养成工作。(1)安全习惯。通过班主任教育和学校的安全约束,让学生对安全要整体的认识,掌握安全技能,心中装有安全,时时注意安全,遵守安全规程,不出现安全事故。(2)文明习惯。从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加大督查力度,学生处制定管理制度,让学生懂得集会纪律、上下楼纪律、体育课纪律、课间纪律,课堂纪律等学校常规纪律,以纪律为行为准则,不触及纪律红线,遵规守纪,做文明学生。(3)卫生习惯。让学生知道如何清理室外卫生区、厕所,如何打扫教室,如何消毒,如何垃圾分类,如何整理桌凳,长而久之,习惯成自然。(4)路队习惯。对走行的学生进行分流,各班以学生回家方便为依据,学生分别从学校南门、西门错峰离校(各班要提前统计、报名),机动车一律走北门,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在规范中成为习惯。
2.落实安全网格化管理细则,将安全管理责任分解到每个工作岗位,从校长到每个教师签订安全网格化责任状,细化监管督导措施。
3.层层签订平安责任状,做到安全责任明确。
4.落实好“七个一”制度。班主任每天进行一次安全提示(1530)、值班领导做好每日安全巡查、安全管理员做好每周安全自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做好每月一次安全检查、学校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每学期组织两次应急演练、每学期组织一次安全法制讲座。
5.强化安全的过程性教育。组织班主任做好1530安全教育提示、每个假期安全提示工作;完成安全教育平台规定课程,实现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
6.加强学生的法治、规矩意识教育。重点做到法治课“四落实”,突出校园欺凌排查与教育;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实施关爱工程,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与防范措施;加大反邪教、毒品、反传销教育。
7.加强安保工作。在完备人防、技防、物防措施的基础上,严格门卫管理,落实保安、学生、教师、领导四级安全督查及进出登记查验和在校期间封闭管理。
8.继续做好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工作。各处室按照安全网格化管理要求,对各自负责的安全项目实行领导负责制,有落实防范措施、有问题台账,实行登记、整改、销号“闭环式”整改。
9.做好信访工作。落实领导接访及首办负责制,每个领导都是信访责任人,对家长、居民的反映要第一时间接待、记录、处理、答复,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制定教师诉求管理规定,规范教师诉求行为,畅通师生诉求渠道,听取师生合理诉求。
(六)做好疾病防控,守护师生健康。
1.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做好摸排和健康报备工作。
2.建立应急物品需求清单,做好物资储备,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需求。
3.做好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校园实行相对封闭管理;加强师生入校监测管理,严格执行师生员工入校查验身份、实名登记、检测体温。
4.完善好三级管控平台,设置家庭、班级、学校三级管控网络,严格督查、分级管理,全面掌握校园每日师生情况。
5.全面关注教师及学生健康状况,做好心理健康调查与疏导,确保校园安全与正常教学活动;做好校园环境清洁卫生和重点区域定期消毒通风,普及教职员工和学生疫苗接种工作。
(七)提高服务意识,促进学校协调发展。
坚持“服务育人”的理念,细化工作措施,美化校园环境,优化教学设施,强化管理与维护,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品质。
1.发挥学校工会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教育活动,为师生的能力培养和健康成长创设平台,并积极组织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关注教职工切身利益,认真抓好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群体工作。
2.强化校园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应急演练,确保无安全事故。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教育,不定期举行“应急避险演练”、“消防安全演练”等大型演练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建章立制,树立为一线服务的意识,盘清资产底数,加强公物管理,做好教育教学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工作,积极服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展望2023年,我们将在市教体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一如既往,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秉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准则,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促提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为池州市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