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师傅,您女儿的新轮椅到啦!”8月22日下午,在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柯村村,风景区社会保障局残联工作人员宋伟推着一把崭新的轮椅,熟门熟路走进村民汪克进家中。进门后,她立刻俯身协助汪克进将女儿汪沫云从旧轮椅转移到新轮椅上,并细致调试刹车灵敏度、调节扶手高度,不放过每一处细节。
这暖心一幕,正是九华山风景区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提供助残服务的缩影。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九华山从政策兜底、康复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障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全方位织密残疾人服务保障网络,让“有碍”的生活环境逐步转变为“有爱”的温暖港湾。
“ 以前申请轮椅,得靠自己到处跑部门、填申请、交材料、等审核。现在跟村里说一声,工作人员全程帮办,10多天新轮椅就送上门了!”今年38岁的汪沫云因先天性疾病下肢瘫痪,只能依靠轮椅行动。而一把轮椅使用寿命仅3-4年,以往申请新轮椅流程繁琐。如今,风景区推出的“ 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彻底解决了这一痛点。
为给残疾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九华山从优化政策流程入手,对残疾人辅具申请、补贴发放等业务环节全面简化。残联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收集材料、核对信息,帮助残疾人代办辅具申请、补贴申领等各项手续,最大限度减少残疾人“跑路”次数。同时,针对残疾人辅具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定期开展“辅具集中验配+上门适配”活动,确保每一件辅具切合个人需求。
“ 今年以来,我们已为16名残疾人提供轮椅、助行器、助听器等10余类辅具的精准适配服务,累计发放惠残补贴资金超过24万元。”宋伟介绍,风景区还在乡镇设立4个“辅具免费租赁点”,投放轮椅、拐杖等常用辅具,满足残疾人临时使用需求。
在残疾儿童康复保障方面,九华山对辖区内残疾儿童进行全面摸排,“一人一档”建立台账。根据残疾类型和康复需求,精准对接青阳县、池州市区等有资质的定点康复机构,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都能享受到专业康复服务。青阳县星语家园康复机构二楼的活动室内,老师正组织孩子们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登上积木砖、跨过雪糕桶、再将手中的套圈放到终点……看着孩子一步步跃过障碍,家长周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而半年前,周娜还在为孩子的康复问题焦虑不已:既找不到专业康复机构,也承担不起高额费用。“多亏了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他们一直关注着孩子的情况,很快帮我们对接了这家有资质的康复机构,还申请了康复训练补贴。”周娜说,经过半年专业康复训练,孩子的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明显提升,能自己吃饭、简单表达,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截至目前,风景区已依托定点康复机构,为5名残疾儿童提供为期10个月的个性化康复训练,用专业守护为孩子们点亮希望。此外,风景区还先后实施残疾儿童适配器补助、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7个民生实事项目;累计走访残疾人家庭300余户,协助办理两项补贴申请、辅具申请、残疾人证办理等业务20余件;为2户残疾人家庭提供创业扶持,为6名残疾人提供就业推荐及职业指导,全方位助力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将持续锤炼过硬作风,用更务实的态度、更饱满的热情、更暖心的服务落实各项惠残政策。”九华山风景区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勇胜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能力水平,让广大残疾人在每一项政策、每一次服务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切实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