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nba_外围体育投注app-【体育娱乐】

图片

图片

索引号: 11341800003280140M/202110-00084 组配分类: 市政府办文件
发布机构: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通知
标题: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服务业“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文号: 池政办〔2021〕26号
成文日期: 2021-10-21 发布日期: 2021-10-21
废止日期: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服务业“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0-21 14:27 来源: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县、区人民政府,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池州市服务业“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20211021

(此件公开发布)


 

 

池州市服务业“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

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抢抓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以推动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池州转型发展新动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三优池州”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立足区位和产业优势,围绕我市服务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实力,增强服务业发展韧性,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形成持续稳定的产业增长极,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量加快扩大。到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累计增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0家,每年推进重大项目开工10个以上。

——结构不断优化。传统服务业水平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兴服务业领域逐步拓展,到2023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稳步增长。

——集聚程度显著提高。到2023年,建成9个以上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带动作用显著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50个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重点企业。

二、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服务业、康养产业、数字服务产业、商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八大重点产业,力争到2023年八大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推动全市服务业再上新台阶。

(一)文旅产业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主动参与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建立市县山企联动发展机制。加快构建环九华山、主城区、石台县、东至县多点支撑,多板块协同的发展格局。全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9%8%以上,到2023年,旅游接待人次达到7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800亿元。优化核心资源。提升九华山、牯牛降等品牌影响力,加快推动獅子峰景区、文宗古村和九华山东大门建设,推进大愿文化园转型升级。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加大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池州智慧旅游云平台、4A级以上景区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推进石台富硒氧吧小镇、朱备禅修小镇、九华黄精特色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九华山莲花小镇、青阳陵阳古镇等商旅综合体提档升级,到2023年,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3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5个、省级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3个,10个以上重点文旅项目建成运营。新增四星级旅游饭店5家。加快推动中心城区旅游发展。以发展城市旅游为方向,以杏花村品牌为核心,整合清溪河、齐山平天湖风景区等旅游资源,盘活府儒学、孝肃街等文旅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景观带。加快美食街区建设,培育新增特色餐饮和文化主题酒店,依托成熟街区、文博场馆打造主客共享城市新业态。围绕“夜景、夜演、夜购、夜食、夜娱、夜学”等多元化需求,推动夜间旅游产品开发,积极培育夜间文旅消费品牌,加快推动夜间文旅经济发展,着力把主城区打造成重要旅游目的地、游客集散地。加快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民宿,培育发展养生、体育、研学、红色等文化旅游新业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休闲体验基地、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挖掘诗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演艺产业等,积极推进一批大型文创项目落地。到2023年,累计培育营业收入亿元以上文化企业10家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区政府、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

(二)商贸流通业

全面推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我市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到2023年,力争批零住餐业增加值超过130亿元,新增批零住餐纳限企业100家以上。优化市场布局。实施“提升中心城区、巩固县城中心、推动集镇聚集”战略,强化“市、县(区)、社区(中心镇)”三级商业中心体系和商业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以主城区、东部新区为主核心区,以青阳县城为副中心,以其他县城、中心集镇为区域流通节点的“一主一副多中心”的商贸流通市场格局。健全市场体系.特色化发展商业综合体,特色化培育在建综合体,引导综合体错位建设与发展,提升业态复合功能。积极盘活运营闲置商业地产,推动城市商圈错位发展、提档升级。加快推动特色商业街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县域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小镇。扎实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农村电商网点服务功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培育限上企业,力争培育3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重点围绕汽车、百货、医药、家电等传统行业,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促进企业做大规模。积极引进总部商业、连锁直营、大型电商等新型商业,提升商业发展水平。引导加工制造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辅分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专业市场、民宿、农家乐等行业组建统一销售主体,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新兴业态发展.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促进电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亿元级以上电商企业,壮大龙头企业规模。推动传统企业与大型直播运营企业、网红主播开展营销合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等商业新模式,鼓励电商平台以数字赋能商贸企业。探索发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推动更多商贸企业“上云上平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邮政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三)现代物流业

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构建完善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现代化物流体系,打造连接长三角、服务皖西南、辐射赣东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到2023年,力争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以上,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物流企业5家以上,其中超5亿元物流企业2家。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围绕港口、铁路、航空、公路运输以及运输廊道、铁水联运专用线等领域,打造多式联运集散中心,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口岸物流,力争江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筹建。积极筹建综合物流园区。依托现有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重点发展能够有效衔接多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物流,力争建设5个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服务集聚区。加强县域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快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启动“市快递物流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支持新建、改建公共仓储物流中心。实施冷链产业补链强链工程,每个县区建设1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促进县城配送投递设施提档扩面、冷链物流设施提质增效、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培育一批亿元以上物流项目。完善应急物流体系。每个县区建设1个以上平时服务、急时保障的应急物流基地。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建立城市配送车辆分类管理机制,合理规划城市配送专用通道,建设标准化仓储调拨中心,统一配送至城区内的商贸、物流、快递等网点,改善停靠接卸条件,为城市配送车辆作业提供便利,推进降本增效。(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四)现代金融服务业

加强金融市场建设,稳步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到2023年,力争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人民币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0%,人民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5%,保费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新增上市企业4家,基本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组织体系健全、市场功能完善、产融结合紧密、运行秩序稳定的金融产业发展格局。做强地方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地方农商银行创新业务,壮大资本实力。大力发展各类保险业务,创新保险经营服务方式。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发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金融业态,鼓励融资担保机构拓展业务范围。大力发展产业基金、投资基金等支持科技型政策性融资服务。着力发展资本市场。推进重点企业上市首发,引导后备企业加快股改进程,将重点高新技术服务业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库,推进上市公司再融资。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发展。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贷等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开发适应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投资促进局、池州银保监分局、人行池州市中心支行,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五)康养产业

聚焦“健、养、医、食、旅”,推进健康与生态、旅游、文化、养老、运动休闲、农业、医疗融合发展,到2023年,力争打造1-3个文化旅游健康养老融合发展示范区。健全康养产业体系。做精做强以地方特色产品为代表的原生态有机食品产业和以富硒高山蔬菜、富硒杂粮、九华黄精为代表的功能型健康食品产业,打造集健康制造、健康旅游、健康养生、健康食品、文化养性、医疗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体系。加快康养产业集聚.发挥池州区位、生态、旅游等优势,推进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康养企业发展,力争打造10个健康类特色小镇、医养公社、智慧康疗小镇等产业基地。探索医养结合试点。深化省医养结合综合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开展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创建。推进康养社区建设,创建友好型老年社区。加快建设全市智慧养老大数据服务平台,依托平台和智能终端设备,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重点推进池州杏花村智慧康疗小镇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康养项目。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开展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试点,深化与长三角城市康养服务集团、连锁机构合作,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健康养生养老基地。(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六)数字服务产业

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建设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高地。到2023年,引进数字经济核心企业30家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加快数字产业化.培育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数字产业,挖掘利用九华山、平天湖、杏花村等IP资源,引进一批智慧教育装备服务企业、录播关联企业、流量网红,建立完整的教育装备研发服务体系、网络直播培养孵化体系和泛娱乐全生态产业体系,形成录播服务、产品设计、软件开发与服务等服务业数字产业链。重点推进江南数字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集聚区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大力培育网络体验、智能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积极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数字景区、智慧城市建设。抓好智能仓储系统、冷链物流中心等建设,积极打造无人机配送示范区域。大力推进农业数字化应用,建设农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实现特色农产品全流程追溯。重点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研发(集中区)、教育产学研基地(集中区)等亿元以上数字产业项目。(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七)商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

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以提升高端商务服务业服务能力为目标,大力培育一批科技服务与商务服务优势企业,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到2023年,力争在研发设计、科技创新等领域培育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企业10家以上。不断拓展商务服务业.在继续推进工程设计、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劳务服务、技能培训等基础上,重点向咨询评估、信用中介、检验检测认证及会展服务等方面拓展,丰富完善商务服务内容,提高商务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围绕研发设计、技术转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服务等行业,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全周期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持续推动服务方式创新。积极引进大型专业服务机构、知名企业地区总部、功能性总部,促进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发展。鼓励大型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推动展览、会议、节庆等融合发展,探索“会展+优势产业”“会展+文化旅游”等模式,推动会展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八)家庭服务业

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社会就业,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高级化的生活需求为目标,采取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的经营模式,促进家庭服务业资源整合、规模扩张,建立高效便捷、惠及城乡的家庭服务业体系。到2023年,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的家庭服务业发展格局,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全面发展。健全家庭服务体系。推动家庭服务企业向员工制和连锁化方向发展,探索拓展家庭服务细分市场,逐步形成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家庭服务体系。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推进社区家庭服务业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围绕房产中介、房屋租赁、物业管理、家用车辆保养维修等领域,加强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鼓励在乡村建立综合性服务网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拓展家庭服务内容。大力发展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心理咨询、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保险等健康产业,积极发展智慧医疗、精准医疗、移动医疗、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家庭医生签约、专业护理、营养保健指导等服务,加强健康服务与文化、旅游、体育、养老、食品等产业联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三、工作举措

(一)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立足本地资源稟赋和产业基础,紧扣我市服务业重点产业领域和转型升级需要,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为我市服务业持续发展增添后劲。制定引进和稳定高端人才的政策措施,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用人模式。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发展职业教育、培训、中介等社会服务,引导各类人才向服务业聚集。

(二)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效益为先”,围绕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八大重点产业,谋划、论证、筛选、实施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业储备、签约、新建、续建等动态项目库,梯次推进、竞相发展。完善服务业重点项目协调调度机制,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推进调度会,切实解决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达产、达产项目早入统。

(三)加快服务业集聚。利用我市生态旅游资源禀赋,打造一批集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和健康养老度假区。根据各地交通网络发展情况,建设一批专业物流园区、大型专业市场。在专业设计人才和特色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发展以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园。依托在建和闲置的城市综合体,培育建设一批以总部经济为代表的综合业态集聚区。

(四)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建立联系包保制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引进一批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领域的大企业,壮大服务业主体。引导行业和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发展,组建行业龙头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聚焦科技服务、数字创意、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推动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优化全市服务业结构。

(五)推进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在品牌、标准、连锁建设上加大投入,制定年度培育计划,推动“三化”建设。鼓励创建一批“三品一标”、老字号等特色品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支持争创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在商贸、餐饮、养老等行业实行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

(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提升制造业技术及产品的创新能力,催生一批新兴产品和技术,带动制造业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在服务环节中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以服务引领制造、以制造促进服务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召集人,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召集人,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及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池州市服务业三年提升行动联席会议,统筹协调、科学调度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和八大重点产业牵头部门要成立工作专班,定期调度推进服务业产业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壮大本地服务业发展规模,确保服务业三年提升行动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强化要素保障。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我市服务业提升政策措施,建立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及机构盘活存量用地,保障服务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积极引导国资、民资和外资参与服务业项目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服务业企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小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的专业化服务业人才,全面提高服务业人才队伍素质。

(三)健全推进机制。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全市服务业三年提升行动联席会议,分析研判发展形势,查找短板弱项,研究重点问题,推进项目建设,谋划部署推进服务业提升的具体举措。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和专项督导机制,实行属地、部门双重考核,切实把服务业发展工作与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和市直有关单位目标考核相结合。

(四)加强跟踪服务。各地要围绕服务业发展三年提升行动目标任务,加强项目调度,严格节点管理。八大重点产业牵头部门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责任主体,要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产业发展具体发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完成承担的目标任务。统计部门要常态化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加强对有关责任单位、基层统计机构人员特别是新纳规、纳限企业统计员的培训指导,做到应统尽统。

 

附件:池州市服务业三年提升行动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附件

池州市服务业二年提升行动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召?集?人:刘会秋市政府副市长

副召集人:吴昔康市政府副秘书长

市商务局局长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曹宏宇市统计局局长

员:王玉平贵池区政府副区长

东至县政府副县长

石台县政府副县长

青阳县政府副县长

潘良能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产业发展部部长

陈学锋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开发区管委会经贸发展局局长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许雪梅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

刘程华市科技局副局长

胡学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叶卫东市公安局副局长

陆敏慧市民政局副局长

陈晓勇市司法局政治处主任

赵风云市财政局副局长

陈胜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章义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何杰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办主任

彭文季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赵可静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包琦琳市水利局总工程师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吴亚虎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张寒松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梅主进市统计局副局长

唐曙照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四级调研员

陈志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

吴文舟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

汪清和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何平市税务局副局长

朱皖东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

人行池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余心田池州银保监分局副局长

宋振华市商务局副局长

陈宏斌池州供电公司秋浦供电服务中心主任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李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发展改革委高峰、市统计局梅主进、市商务局宋振华兼任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