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在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基础仍不稳固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市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企稳势头,实现了平稳开局。但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依然不牢,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要素制约尚未根本缓解,经济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据省统计局初步核算反馈: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7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7%,增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8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4.5%,增幅居全省第5位;第二产业增加值40.5亿元,增长14.6%,增幅居全省第7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9.5%,增幅居全省第6位。全市财政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4位。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4.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一)从供给看,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保持较快增长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据农户种植意向调查,全年农作物安排种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一季度,全市生猪存栏、出栏分别为41万头和23.1万头,分别同比增长3.1%和5.6%;主要肉类产量2.6万吨,增长5.8%;水产品产量3.7万吨,增长4.9%。
2.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8亿元,同比增长17.7%,增幅比全省高2.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3位。其中,轻工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9.5%,重工业增加值25.4亿元,增长20%。
(二)从需求看,投资、消费、进出口同向拉动
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79.4亿元,同比增长24.6%,增幅比全省高1.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8位。其中,工业投资48.5亿元,增长27%,增幅比全省高5.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房地产开发投资15.4亿元,增长31.8%,增幅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8位。
2.市场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幅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1.3亿元,增长16.5%,增幅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0位。
3.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10137万美元,同比增长40.7%。其中,出口4811万美元,增长4.8%;进口5326万美元,增长103.6%。妮姬时装、铜冠有色、方兴实业、龙华医药等重点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153.8%、104.5%、89.8%、51.6%。
(三)从经济运行环境看,金融信贷运行稳定,物价涨势回落
1.金融信贷运行稳定。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1.8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9.8亿元,增长26.1%;贷款余额388.4亿元,增长16.7%。
2.居民消费价格涨势回落。3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上涨1.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涨幅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3%,涨幅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理想。一是产销衔接状况欠佳。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仅为94.3%,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比全省低2.5个百分点,产销率居全省第16位。二是企业“两金” (应收账款、产成品)增长较快,占用较高。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金”同比增长23.9%,占流动资产比重为39.2%,表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较弱,经营风险较大。三是企业利润呈下降态势。1-2月份,全市42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65户处亏损状态,亏损面达15.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亿元,同比下降1%。
2、家禽养殖业遭遇禽流感冲击。受H7N9禽流感的影响,家禽市场遇冷。目前我市禽类产品积压严重,一方面肉鸡、肉鸭不能顺利出栏,还要保证正常饲料供应,增加了养殖成本;另一方面家禽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
3.固定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回落6.8个百分点。一是工业投资增幅回落较大。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幅同比回落26.6个百分点。二是在建项目同比减少。一季度,全市在建项目355个,同比增少37个;新开工项目59个,同比减少33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3个,同比减少1个。
4.市场消费增长趋缓。受政策规定的影响,市场消费受到明显抑制,虽然继续保持着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尤其是高档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幅下滑且呈加剧态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同比回落16.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1-2月份扩大6.4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增幅分别回落35个、3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1-2月份分别扩大3.9个、21.9个百分点。
5.财政增收压力加大。一是税收收入增幅回落。一季度,全市税收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2.8亿元,增长7.9%,增幅同比回落37.1百分点。若剔除营业税改增值税同口径比较,增值税则下降20.4%,增幅同比回落65.4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1.5亿元,增长3.8%,增幅同比回落18.7个百分点。二是非税收入占比高,财政收入的结构不合理。一季度,全市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高达27%,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三是地方税收主要依赖建筑和房地产行业拉动,缺乏大企业支撑。一季度,全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入库税收6.3亿元,占地方税的66.7%,贡献率达40.3%,拉动地方税增长6.7百分点。
6.中小企业融资难。从存贷比看,3月末,全市存贷比只有69.1%,同比回落2.5百分点;新增存贷比只有44.7%,同比回落15.3百分点,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减弱。从贷款投向看,全市前10户企业贷款余额达97.6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24.9%,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几点建议
二季度是项目建设、投资、生产的黄金期,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用足用活政策,下大力气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力争在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经济运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1.提升保障服务水平,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高度重视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运行监测分析,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销售不畅、融资困难、结构性用工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经营潜力,促进企业满负荷生产,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2.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用足用活江南产业集中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等园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引资方法,着力引进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围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领域,策划、编制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扩大项目库。按照“抓续建、争开工、促前期”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重大工业项目的跟踪服务,重点推动九鼎环保纸、富莱茵汽配二期、埃美柯一期、安芯科技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加快福泰动力、贵航特钢第二台高炉、铜润循环经济园、华尔泰化工等重大项目投资建设;推进铜冠铜箔二期、海螺粉磨站、大集LED高科技产业园、青通河航道整治、穗佳物流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
3.做好H7N9疫情的预防工作,稳定禽类生产。启动不明原因肺炎重点监测机制,做好H7N9禽流感疫情的预防工作。加强防范疫病风险和科普宣传,正面引导老百姓理性看待禽类产品消费,消除“谈禽色变”的恐慌心理。出台相应政策,给予临时性生产补贴和贷款贴息支持等,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做好种禽保护工作,保障后期苗禽市场供应,避免价格大跌之后出现大涨。
4.提升商贸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用足当前“三区”建设、营改增等机遇和政策,大力推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水平。围绕园区建设,推进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聚集生产要素,催生新型业态,增强消费需求。
5.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尽力扩大消费增长。依托池州特有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在旅游景点建设、应对客流高峰能力、高端旅游产品开发、航空市场谋划培育和旅游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吸引更多的高端人群到池州消费,激发旅游发展活力,扩大消费增长,推动服务业健康发展。
6.加强税收监管,提高经济运行的综合质量。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培育税源。建立完善税源动态监测体系,加强对主要税种的监管和重点行业税收的清缴力度,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改善财政收入结构,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经济运行的综合质量。
7.扩大融资总量,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支持“三区”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总量,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整合融资平台,利用好开行、进出口银行和农发行的政策性贷款。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推进园区企业的发债工作。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首位产业、优势产业、工业园区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