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深入贯彻全省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动我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到2026年,实现规模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入全省前列,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加快企业数字化应用。每年实现100家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1000家规模以下企业数字化应用;每年培育3-5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杆场景、新增10项具有示范性的应用场景。
——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每年在重点行业完成200家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3个以上;每年建成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8个以上。到2026年,力争打造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加强数字化生态建设。每年建设数字化改造示范园区1个;建设行业型、区域型、专业型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到2026年,推动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数字化研发涉及工具普及率达到85%,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广泛应用。
二、工作任务
(一)基础设施升级行动。
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外网,到2026年建成5G基站4000个以上,实现全市工业园区、制造业集聚区5G网络全覆盖,为企业管理、产业发展进一步丰富5G 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均为责任主体,下同)
2.推动工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的广泛、高质量宽带接入,支持企业开展内网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对内部网络进行IP化、光网化、无线化、扁平化和柔性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
(二)智能应用提升行动。
3.聚焦关键工序自动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管理智能化,实施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改造计划,鼓励企业采用智能制造装备进行全线、系统数字化改造,重点推进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每年建设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8个以上,力争实现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零突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4.加快智能装备推广应用,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重点推进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引导船舶、铸造、冶金、建材、化工、采掘等行业中涉险岗位实现机器换人,提升现有装备数字化水平,带动通用、专用智能装备迭代升级和应用推广,每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00台左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平台体系建设行动。
5.支持引导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积极争创“一区一业一样板”示范试点建设,加快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打通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结合自身特色建设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区域内中小企业规模化数字化转型,推动园区整体数字化提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鼓励支持半导体、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立足细分领域、行业特色和企业特色,建设一批省级重点行业型和专业型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发展,实现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平台、用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数字应用普及行动。
7.广泛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引导企业开展评估,到2026年实现对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建档立卡”全覆盖。对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测评指标体系,支持企业找准业务流程痛点,精准制定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围绕强基础、建平台、延链条开展集成应用创新,支持与专业机构开发标准化模块化解决方案。(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8.推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加快上云用平台,实施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数字化改造,分行业形成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的企业样板,实现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到40%。加快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引导细分行业中小企业参照改造样板,标准化、高质量、低成本快速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场景应用创新行动。
9.开展池州市制造业场景应用创新行动,打造十大场景应用创新示范,分行业分领域挖掘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场景,每年实施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3个,力争每年落地不少于3-5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杆场景,新增不少于10项具有示范性的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10.培育引进优秀服务商,建立服务商资源池,每年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活动5场以上。鼓励优秀服务商梳理提炼细分行业共性问题和应用场景,每年遴选推荐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2个、优秀实践案例2个,推动在细分行业快速复制推广。建立市级场景能力清单,每年为不少于20家企业开展场景需求对接,加快场景的落地推广宣传。(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六)标杆示范培育行动。
11.实施池州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示范培育行动,鼓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应用、平台化建设,打通内部各管理环节,实现全流程动态优化和精准决策,各打造10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示范企业、5G全连接工厂示范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企业和精益化管理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12.支持示范企业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品服务等环节全面集成和高度协同,推动产业链整体开展数字化转型,争取在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5G全连接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上取得突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七)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13.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加快专精特新企业扩面提质,力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5户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每年推动5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14.围绕“省级新产品—首创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的梯次矩阵,发挥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每年新增标志性产品1个、安徽工业精品3个、省级新产品5个、“三首”产品8个,不断提升产业和企业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八)绿色制造协同行动。
15.坚持数字化引领和绿色化协同,推动数字赋能绿色制造,大力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四位一体的绿色体系建设。每年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力争实现国家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零突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16.建立工业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长效机制,挖掘企业节能降耗潜力,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推介工业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对数智化和绿色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每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5%左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九)安全保障强化行动。
17.加强工业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引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数据安全管理等国家标准贯标,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加快招引培育工业互联网安全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企业在我市落户,建立本地化安全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市数据资源局)
18.大力推进软件产业园建设,支持工业软件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高校院所等联合组建工业软件联盟,开展工业软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解决方案集成。(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数据资源局、市科技局)
三、保障措施
成立以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市直相关责任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谋划推进全市数字化转型相关重大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县(区)、园区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落实举措,抓好落地见效,形成推进合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财税、金融等中央、省市相关支持政策。大力宣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优秀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以及企业样板的宣传推广力度,营造典型引路、看样学样的浓厚氛围。
池州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示范培育行动
实施方案(2024—2026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及支持政策(2024版)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探索我市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借鉴先进地区做法,按照“分行业、选龙头、树典型、重引导、全覆盖”的思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全市制造业企业为主要对象,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汇聚一批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打造一批示范企业,力争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迈入全省先进行列。
(一)引育5家业内领先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