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nba_外围体育投注app-【体育娱乐】

图片

图片

索引号: 11341800003280140M/201402-00004 组配分类: 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机构: 池州市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标题: 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和2014年展望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4-02-25
废止日期:
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和2014年展望
发布时间:2014-02-25 15:14 来源:池州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实现了经济持稳定续健康较快发展。展望2014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深化改革、趋利避害,努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然可期。


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攀升

1.经济总量实现突破。2013年,全市GDP462.2亿元;财政收入达83.6亿元,比黄山多2.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4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达461.5亿元、142.5亿元、4.1亿美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400.4亿元。综合实力的不断攀升标志着我市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2.主要指标较快增长2013年,全市GDP比上年增长10.2%,已连续11年保持在1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4%;财政收入增长16.6%;投资、消费、进出口分别增长23.2%15%19%。与全省比,多数指标增势明显。财政、规模工业、投资、消费等指标增速分别比全省高5.4个、1.7个、2个、1个百分点,增速分别居全省第4位、2位、5位、1位。

3.园区发展态势良好。2013年,国家级池州经济开发区和7个省级开发区建成区面积46.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9.9平方公里;聚集企业2354户,比上年增加831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占全市的76.4%;实现财政收入3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占全市的43.4%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1.产业结构向好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4.9:48.9:36.2,调整到14.6:48.8:36.6。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5.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凸显,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1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8%,比上年提高4.7百分点;工业化率达37.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服务业发展较快。2013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4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3%;旅游总收入345亿元,增长30.2%。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69.3亿元,增长9.7%,增速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

2.科技创新进步明显。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7%。全市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占全市进出口的10%。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635件,比上年增长110%、居全省第3位;发明专利授权量113件,比上年增长189.7%、居全省第2位。

3.城镇化加速推进。2013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69.43万人,比上年增加2.03万人;城镇化率达4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三、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1.民生工程稳步实施。2013年,全市33项民生工程和9件惠民实事投入资金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

2.人民生活日益改善。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3482元、9156元,分别比全省多368元、1058元,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9.8%13.7%

3.物价涨幅保持稳定。201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6%

4.新增就业人数增加。201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98万人,比上年增加0.2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3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为3.2%,比上年低0.7个百分点。

5.社会保障能力提高。2013年,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1.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7.09万人,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47.8 万人。

综上所述,2013年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发展困难较多的情况下,我市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进、好”三大特点。“稳”体现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表现为增长平稳,综合实力攀升,发展基础不断巩固。“进”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力增强。“好”则是体现在民生改善,就业和保障能力提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前,全市经济在保持稳定健康较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需引起高度关注。

1.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013年我市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分别为11.7%11%10.5%10.2%,全年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进出口等指标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4个、3.1个、6.1个、1.3个和16.4个百分点。尤其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市场需求萎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下行较快,持续时间较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201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季下行,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增速分别为17.7%16.9%15.9%15.4%

2.产业层次依然不高。由于我市行政区划变动频繁,经历两撤三建,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历史形成的较大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缩小,导致产业层次依然不高,主要表现在一产比重偏高,影响经济增速提升。2013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6:48.8:36.6,而全省为12.3:54.7:33。我市一产比重比全省高2.3个百分点。2013年我市虽然多项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但由于农业占比大,农业生产增长点有限,2013年增速为3.4%,导致经济增速慢于全省。

3.旅游消费链条不长。在我市的旅游产品中,观光旅游仍占主体地位,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较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支出。


2014年全市经济发展展望

展望2014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机遇大于挑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减速换档和结构调整阵痛期,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给2014年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我市经济外向度低,受外部影响也会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已连续十一年的两位数经济增长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第三,随着国家一系列 “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各项改革红利将不断释放,我市“三区”建设战略平台效应也将更加凸显,生产和需求将保持稳定。从农业看,随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力度的加大,在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形势将继续保持稳定。从工业看,全市现有的46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是工业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据相关部门预测,2014年计划竣工投产并有望当年纳规的亿元工业项目有46个,将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后续力量。从投资看,2013年,全市新开工项目564个,比上年增加225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65个,增加17个,新开工项目个数的增加为投资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池州长江公路大桥的开工建设,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东至-九江高速、生益科技覆铜板、广东物资集团综合物流、美奥电梯等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将为投资的稳步增长增添后劲。从消费看,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和全市消费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民生工程的稳步实施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健全,市场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从旅游看,九华山机场的正式通航以及大愿文化园等景点的开园运营,将带动全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综上判断,2014年在政策保持稳定、深化改革推动结构调整以及生产、需求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我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健康较快增长,结构会继续优化,质量会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会进一步改善。


关于经济工作的建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市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较快发展。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固农业经济基础地位。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综合试点,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发展。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进步,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稳定农业生产。有效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重点培育首位产业,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力实施“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空间开发战略,促进产业合理布局。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遵循“首位产业、首位支持,核心引领、应用驱动”的原则,坚定不移推进首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着力实现产业的相对集聚。推进传统产业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做优做强存量。推动开发区扩容升级,不断完善园区的承载功能,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型发展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政策,加大帮扶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3.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重点突出 “两高一首”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瞄准招商重点区域,深化与央企、知名民企、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积极引进基地型和龙头型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落户集聚。建立健全招商协调联动和招商引资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提高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落户开工率、投产达效率。

4.强化旅游经济带动,激发第三产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九华山龙头带动作用和九华山机场的通航效应,推动景区间联动发展。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推进大愿文化园二期、杏花村古镇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物流、金融、科技、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高端服务业,努力培育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态,推进站前区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提升商贸服务业水平,努力扩大市场消费。

5.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不断扩大社会融资总量。顺应金融改革深化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形势,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推进企业发行债券,力争九华股份上市。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引进股份制银行、基金、证券及融资租赁等域外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