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重要讲话摘录
仲冬时节,九华山风景区盘山公路两侧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通讯员 何清 摄
绿色生态是池州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前提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
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9,同比下降5.1%;PM2.5平均浓度2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4%,改善幅度居全省第3位。优良天数比例88.4%,居全省第4位,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居全省第3位。1-11月份,全市11个地表水国考断面、14个地表水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9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总书记殷殷嘱托转化为奋进动力,聚焦生态建设由外部约束向内生动力转变,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有效路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是“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行业治理任务。
近年来,位于池州高新区(西区)的安徽省贵航特钢有限公司扎实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日前,记者来到该公司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在烧结车间,通过新的脱硫技术,已不见“白色烟雨”现象;在公司超低排放管控治一体化平台上,各项环境监控数据展现在眼前。
“今年投入2.27亿元,主要实施炼钢车间闷渣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以及烧结、球团、高炉车间储运系统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预计12月底完成。”公司副总助理陈健介绍,2020年至2024年,公司筹措资金14亿元,先后组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项目28个。其中,烧结机经过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后,颗粒物排放浓度由原来的40毫克/立方米降至3毫克/立方米以内,二氧化硫由原来的140毫克/立方米下降至20毫克/立方米以内,氮氧化物由原来的260毫克/立方米降至40毫克/立方米以内。
日前,在2024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暨安徽省100强企业论坛上,发布了2024安徽百强企业、2024安徽制造业百强企业等排行榜,安徽省贵航特钢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安徽百强企业、安徽制造业百强企业。“绿色发展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作为民营企业,要切实履行环保主体责任,主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特别是在清洁生产、低碳技术开发、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成效。”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吴伟健表示。
生态环保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实施美丽长江(池州)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
——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精准管控,常态化开展秋冬季大气监督帮扶、持续推进低效失效污染防治设施排查整治、活性炭吸附装置“开箱行动”指导帮扶专项检查,累计排查企业176家;强化移动源污染治理,持续开展柴油货车路查路检,严格落实机动车排放检验和维修制度;加强扬尘管控,持续开展扬尘源巡查,推进卫星监测裸土地块覆盖。
——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按日分析调度国省控断面水质自动站数据,对连续超标断面进行溯源整治,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发现问题33个,完成整改32个;不断巩固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效,累计检查241个入河排污口点位,完成重点排污口水质监测820次,通过入河排污口可视化管控平台交办且办结事项38条。
——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完成25处变更为“一住两公”用地地块调查报告评审;组织全市涉危企业开展申报登记,527家工业企业完成2024年度危废管理计划备案,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结果运用。
今年5月,因主要生态环境指标持续改善,池州市入选生态环境部“ 2023年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名单;9月,池州市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优秀”等次。在2023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石台县再获“轻微变好”等级,且综合得分在全省15个参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评价的县域中排名第一。
让广大群众共享自然之美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在东至县尧渡镇大庄村,柏油小道逶迤绵延,池塘碧水泛起涟漪,一派田园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该村四面环山,中间是盆地,山水林田生态系统多样化,村庄布局合理有序。南部有500亩的虎形口水库,灌溉着北部3000亩的高标准农田,是远近闻名的粮仓。
“村庄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大庄村党总支副书记徐晓生说,近年来,大庄村积极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兴建了60个垃圾回收站点和2个人工生态湿地等设施,累计投资380万元;同时开展“五清一改”和“三线三边”行动,实现了大庄村人居环境的美化和亮化。
生态环保是民心所盼。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全市各地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一体化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长三角最受欢迎的后花园和旅游目的地,让广大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石台县七都镇着力打造“新能源特色小镇”,利用七都镇公共机构办公楼及乡村振兴产业园屋面铺设光伏组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今年4月底建成投产。
安徽皖能七都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高运会算了一笔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项目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收入,而且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按照火电煤耗每度电耗标准煤301克来计算的话,光伏发电站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3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9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11吨。”
在聚焦生态建设的同时,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健全生态环境问题主动发现、闭环处置机制,下大力气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2023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2023年6月现场调查发现,青阳县禾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未取得用地等手续情况下,2022年5月在青阳县丁桥镇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违规开工建设7兆瓦光伏阵列,2022年8月建成投产,侵占七星河北侧河流水面约150.5亩,青阳县有关部门对此监管不到位”,整改时间为2025年6月底。
11月28日,记者来到整改现场。丁桥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政法委员凤尔鹏介绍,今年上半年,当地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区域内150.5亩水面的整改任务,一共拆除12678片光伏面板、254组光伏组件、1853根混凝土管桩,以及一台35KV高压箱。“这里已恢复至原来状态,四周水环境也很好。”对这次整改,村民周家平表示满意。
问题排查到哪里,整改就落实到哪里。在百日攻坚排查整改行动中,全市共排查问题1680个,完成整改1637个,剩余43个问题正在整改推进,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池州以“名山、秀水、富硒地、好空气”而著称,森林覆盖率达60.6%,是长三角重要的生态屏障。
被誉为“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石台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6%以上,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84.6%。多年来,该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依托“富硒、负氧”优势,积极开拓“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的“两山”转化路径,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早就听说石台山清水秀,是天然氧吧,今天终于有时间来这里,果然不虚此行!”来自宿州的游客代虎告诉记者,每年他都会来皖南旅游。研学游、乡村游、森林游……石台县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的首选地。
生态多样性的优势也在赋能绿色农产品发展。立足富硒资源禀赋,石台创新开展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全力推进7条涉农富硒特色产业链建设,开发硒茶、硒米、硒泉等硒产品100余种,拥有富硒农产品品牌68个,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40亿元,带动就业超2000人。
“北有长白人参,南有九华黄精。”作为九华黄精原产地和核心产区,青阳县有1500多年栽培发展史。该县围绕建设九华黄精“一县一业”省级示范县目标,持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九华黄精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目前,该县黄精种植面积达4.3万亩,规模化加工企业14家,合作社、家庭农场近百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0亿元,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大力拓展“生态+旅游”“生态+健康”“生态+农业”等富民新业态、新经济,让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卖”上好价钱。2023年,全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270个,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达374.43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15元,增速居全省第1位。
“要以赶考的心态、拼搏的姿态、奔跑的状态,奋力谱写美丽中国池州篇章。”就做好下一步工作,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锚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战略,突出精准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好池州蓝天碧水净土;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作用,促进绿色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加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治理,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