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nba_外围体育投注app-【体育娱乐】

图片

图片

索引号: 11341800003280140M/202405-00074 组配分类: 奋进“十四五”
发布机构: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标题: 保护多样生物 建设美丽池州 —— 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综述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05-22 发布日期: 2024-05-22
废止日期:
保护多样生物 建设美丽池州 —— 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5-22 08:10 来源:池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5月17日,由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池州市人民政府指导的2024年池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在石台县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一幅幅珍稀物种摄影图片、一件件特色农产品、一场场多点位连线直播……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池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让与会嘉宾和过往游客身临其境品味生物之趣,感叹池州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珍稀物种频现池州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大红鹳和台湾小头蛇两个安徽省新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细果秤锤树和狭果秤锤树在贵池区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分布,数量较多;长江池州段江面上频现成群江豚戏水场景;30余只“鸟界国宝”东方白鹳现身青阳县新河镇……当天现场直播连线中,来自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池区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阳县生物多样性调查现场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及本底调查进展。

据了解,截至2023年,我市共建设22处自然保护地和4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其中自然保护区7处、风景名胜区5处、森林公园5处、地质公园2处、湿地公园3处,占国土面积12.95%;森林覆盖率60.76%,湿地面积5.57万公顷,湿地保护率63.3%。森林、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孕育了我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可以全面系统摸清县域生物多样性情况,为各地保护好山好水、发挥生态优势奠定生态基础。”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孙盛告诉记者,池州位于黄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内,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含九华山)均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县区。

目前,我市各县区已陆续启动调查工作,并取得一定进展。其中,贵池区调查发现鸟类161种,包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小天鹅等;东至县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记录到物种264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4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73种,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2种、濒危物种8种、易危物种28种、近危物种17种;石台县调查发现140种鸟类,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8种,省一级保护鸟类12种,省二级保护鸟类24种;青阳县(含九华山)调查发现鸟类130种,包括林雕、画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酋猴。

“这些珍稀鸟类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也反映了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健康状况良好。”青阳县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王占诚博士表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绿色自然博物馆,其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让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柴慧霞惊叹:“这里纯自然,人为破坏少,我们在调查中还拍摄到了珍稀鸟类铜蓝鹟。”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近40年来,坚持“护绿”“管绿”并重,未发生森林火警、火灾、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案件,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截至目前,该保护区已知的野生植物、野生脊椎动物种类,与1983年第一次科学考察时相比,分别增加274种、49种。

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样离不开周边村民的守护。“铜蜓蜥、大树蛙……这些我都看到过!”大演乡新农村村民檀时华指着池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摄影展上的图片兴奋地说,“我们在山上经常看到一些野生动物,但大家自觉做到不打扰、不捕杀,就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员工汪湜志愿保护野生鸟类近10年,为10万余名中小学生科普鸟类保护知识;东至县的丁德芬多年来累计组织开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公益活动200余场,参与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达3000余人次……正如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主题,越来越多的池州人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全域推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扎实开展美丽长江(池州)经济带生态环保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着力建设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体系,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最严格执法监管措施,一大批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水中大熊猫”江豚是反映长江生态的“晴雨表”。今年3月份以来,江豚开始频繁出现在池州九华山旅游码头所在的大通水道(池州水域)。近年来,我市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安徽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池州段)管理,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为江豚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据初步统计,目前长江池州段江豚数量为200余头。

长江干流江豚逐浪,升金湖畔鹤雁翱翔,月亮湖边天鹅群舞……我市尽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

“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您觉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面对记者的问题,檀时华说:“我们村的农家乐、民宿已经发展到60多家,旅游旺季每家生意都很火爆!”身为石台硒泉协会会长的陈庆德则表示:“我们石台硒泉富含硒、锶等多种微量元素,畅销长三角地区。”这些回答看似答非所问,恰恰体现了石台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石台富硒负氧、生态优越,森林覆盖率达84.65%,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繁殖地、停歇地、迁徙地和诸多珍稀野生植物的原生地。“近年来,石台县依托原生态山水和富硒资源,积极开拓‘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的‘两山’转化路径,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席峰评价道。

“早就听说石台山清水秀,是天然氧吧,今天终于有时间来这里,果然不虚此行!”来自安徽宿州的游客代虎告诉记者,每年他都会来皖南旅游,尤其喜欢在游览山水时用相机记录各类生物。研学游、乡村游、森林游……石台县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的首选地,今年一季度共接待游客342.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2%、23.64%。

与此同时,生态多样性丰富的优势也在赋能绿色农产品发展。“目前,全县有12家硒泉企业,已形成从生产到包装、销售、物流的硒泉全产业链,今年产值将突破2亿元。”陈庆德说。石台县立足富硒资源禀赋,创新开展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全力推进7条涉农富硒特色产业链建设,开发硒茶、硒米、硒泉等硒产品100余种,拥有富硒农产品品牌68个,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40亿元,带动就业超2000人。

好山好水孕育多样生物,兴了产业,富了百姓。我市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大力拓展“生态+旅游”“生态+健康”“生态+农业”等富民新业态、新经济,让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卖”上好价钱。2023年,全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270个,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达374.43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15元,增速居全省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