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经市政府同意,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池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下面就《规划》的编制背景依据、编制过程、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作简要解读。
一、背景依据及编制过程
(一)背景依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三优池州”的关键时期。依据国家和省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的部署以及《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要求,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长三角重要休闲康养地”的部署,按照“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强市,全力培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加快建设现代文旅康养基地,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对“十四五”时期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作出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二)编制过程。根据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整体安排,我局委托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于2020年5月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在充分调研、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于2020年10月形成《规划(框架稿)》,先后在文旅系统内召开3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和1次书面征求意见。2021年8月,根据我市《关于大力发展八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焦地的实施意见》精神,对《规划(框架稿)》进行补充更新,形成了《规划(初稿)》。9月,由我局主持召开《规划(评审稿)》评审会,组织安徽师范大学、池州学院、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以及各县区、管委会专家和领导对规划进行评审,经研讨一致同意《规划(评审稿)》通过评审。10月28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组织召开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在多轮意见征求工作的基础上,我局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进一步修改完善。2022年1月,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结合《池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思路暨项目谋划》,重点对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进行了完善,补充了运动健身、会议研学、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内容。3月初,结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精神和要求,进行了完善,形成《规划(送审稿)》。3月16日,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送审稿)》。3月22日,经市政府同意后印发。
二、主要内容
规划分为5个主体部分内容和1个附件。
第一部分是产业基础。对我市“十三五”文旅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发展成就方面,从文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显著、文艺作品创作推陈出新、文旅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文旅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以及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等7个方面总结了“十三五”成绩。存在问题方面,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待加强、发展共识待凝聚、文旅综合经济效益待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待提升、文旅要素配套建设待完善、文旅大整合大联动待强化、文旅产品与业态创新待突破等7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二部分是产业前景。从国家政策、行业等层面分析“十四五”文旅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我市文旅发展主要的机遇是国家战略相互叠加、文旅融合不断深化、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全域旅游全面推进、交通格局逐步优化、科技赋能带来变革、乡村建设行动育新机,发展的主要挑战是百年大变局带来挑战、内生市场非常薄弱、生态管控愈发加强、市场需求迭代升级、新冠疫情巨大冲击。
第三部分是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明确“十四五”时期文旅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旅游业的品质化、集约化、现代化、全域化发展,把池州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重要休闲康养地,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贡献文旅力量。
围绕总体思想,制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全面对接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高品质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协同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运动健身旅游、会议研学旅游,建设特色化、生态型、世界级运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围绕总体目标,制定“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重要休闲康养地”3大发展目标。
围绕产业发展目标,从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国省级旅游品牌、乡村旅游等4个方面明确了36项具体指标。到2025年,实现旅游接待1亿人次,总收入1000亿元,创成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第四部分是主要任务。确定了“十四五”期间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10件主要任务,分别是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旅游振兴发展、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健全旅游产业要素体系、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创新文旅市场营销模式、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优化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事业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全媒体传播提升工程、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发展工程、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实施实施全媒体传播提升、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发展、文艺作品质量提升“3大工程”,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品生产供给体系,建立文化和科技创新融合体系和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通过构建创新文化产品生产供给体系、建立文化科技创新融合体系、建立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3个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方面。坚持打破区域分割、行业壁垒,把分散的景区景点串成线、连成片,规避生态红线,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构建“集聚发展、四轴联动、廊道串联”的文旅产业空间格局。
促进乡村旅游振兴发展方面。通过推动乡村旅游集聚发展、加速乡村旅游品质提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3个方面,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重点围绕文化、康养、农业、体育、教育、摄影等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特色小镇、田园康养综合体、诗路线路产品、古村落旅游、非遗旅游、研学基地、摄影产业等业态,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品质,促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
健全旅游产业要素体系方面。通过完善多元住宿、主题餐饮、购物体系、休闲娱乐、旅行社服务等方面,以及建设精品民宿、青年旅社、特色营地、特色美食街、皖美好味道·系列风味小吃、特色IP文旅商品、旅游购物精品街等产业要素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旅游产业要素。
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方面。通过旅游度假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节庆品牌等文旅体验产品,滨水养生、森林康养、田园度假等康养度假产品,农旅融合休闲基地、乡村旅居、“网红打卡地”等乡村休闲产品,诗歌研学、茶文化研学、自然科普、红色、家风等研学旅行产品,山地运动、亲水体验、户外徒步、体育节事、等体育运动产品,夜光慢游、城市夜读、夜间演艺、夜食夜购等夜间休闲产品等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打造,进一步丰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创新文旅市场营销模式方面。通过抓住时代机遇,广泛借助各种可能的营销宣传推广平台和渠道,搭建全面覆盖、即时有效、层次丰富的立体化传播平台,重塑营销理念、营销方式和营销途径,从开展传统营销营造旅游氛围、开展游客分析实施精准营销、强化区域合作融入长三角、强化新媒体功能开展线上营销、策划落地活动主攻新兴市场“5个方面”创新池州市文旅市场营销模式。
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通过加快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文旅集散体系、智慧旅游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4个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文旅公共服务。在打造综合交通网络方面,提出了打造“G318国民公路、九华秘境、秋浦仙境、石台天路、尧舜胜境”5条旅游风景道。
优化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方面。通过加快构建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服务质量促进机制、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等4个方面,实现营造文明旅游、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杜绝文化和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引导全行业质量提升以及全面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良好发展势头。
第五部分是保障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落细各项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切实保障规划落实。
完善组织领导。完善领导机构职能,对于重大文旅项目实行顶格战法,协调推进文旅重大项目落地。同时加强沟通协调,细化工作措施,把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落实落细各项政策。通过加强有关政策研究、强化用地政策保障、科学制定招商政策、发挥财政支持政策作用等方面推动政策落地。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融合的规划建设机制创新、文化资源保护和融合利用机制创新、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转化机制创新、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创新、营销理念及机构的创新,建立文旅融合测量指标体系。
拓宽投融资渠道。明确了文旅产业发展基金、信贷担保贷款模式、平台公司融资模式、文旅企业上市融资等4种形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在平台建设方面,提出通过租赁、合资合作、入股、资产收购等模式,将全市具备资源整合前景和条件的景区景点经营权和文旅资源,以协议方式授权市级政府平台持有,按照市场机制参与和推进重点项目开发及培育,将培育成熟的景区景点和企业,逐步整合推向资本市场。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多元化培养途径,积极采取开放、灵活、全方位的培养方法。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要深入贯彻“两山理论”,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坚持可持续发展。
附件部分是重点文旅项目。谋划筛选了“十四五”期间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制定了项目分布图。共遴选了52个文旅项目,计划总投资831.3亿,其中贵池区10个,计划总投资204亿元;东至县9个,计划总投资87.38亿元;石台县7个,计划总投资18.3亿元;青阳县17个,计划总投资434.27亿元;九华山8个,计划总投资82.36亿元,江南产业集中区1个,计划总投资5亿元。在建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271.71亿元,谋划储备(开展前期工作)24个,计划总投资55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