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发布厅 > 往期回顾

池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5-09-18 16:24
[字体:]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8日

发布地点: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人:池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   钱圣元

     石台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   舒秋香



欢迎参加池州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第二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2025年以来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石台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先通报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最新有关情况。

一、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

2025年1-8月,全市地表水质状况总体稳定,25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100%,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具体来说,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地表水断面水质管控。以国控断面所在的河流为重点,制定“一断一策”管控要求,对25个国省控断面每月开展预警性监测、每日分析,实时预警。利用地表水断面电子围栏智慧监管平台,在线识别断面周边可能干扰水质正常监测和造成水质污染的风险因素,对异常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和处理。强化断面巡查,各县区分局负责同志带队每月巡查国省控断面河流2次以上。

二是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基本完成9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和36个乡镇在用“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立标,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整治和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设置建设。持续推进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叠加对比分析、无人机巡查及实地踏勘等方式,继续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排查。对9个县级及以上在用、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实施水质专项调查,扩大水源地水质监测指标,全面掌握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的情况。

三是抓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管理,梳理、登记长江干流及一二级重要支流各类排口1373个。严格环境准入,严格落实江河湖泊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完成6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周边雨污排口排查,并按要求开展水质监测分析。

四是抓好水生态保护修复。2025年获得第一批次中央资金4653万元,支持县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水污染防治项目实施。

下一步,池州市生态环境局将强化三水统筹、系统治理、因河施策,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是继续强化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管控。重点针对青通河等水质不稳定的河湖断面,加大整治力度,切实减少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保护区规范化管理。督促东至县、石台县加快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度,确保2025年底前完成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任务。三是提升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入河排污口可视化平台升级建设,实现对入河排污口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切实提升入河排污口数字化治理水平。四是加强项目谋划。开展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编报申请项目7个,总投资约10.5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约4亿元。后续持续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大力支持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

下面,请石台县生态环境分局介绍情况。

二、石台县生态环境分局2025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2025年以来,石台县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态势,PM2.5浓度19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96.4%,国省控断面、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一是污染防治取得扎实成效。完成3家涉VOCs企业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淘汰7台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全面淘汰县内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完成76辆柴油货车路检。开展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联合执法检查7次,整改问题15个。完成县级水源地应急预案修订和乡镇级水源地应急预案编制,整改问题9个。设置68个重点入河排污口标识牌并完成监督性监测。完成2019年以来21宗“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1个行政村整治任务,实现44座日处理20吨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监测全覆盖,核查监测10个疑似黑臭水体点位。完成23家涉危废企业规范化评估,守住土壤环境安全底线。

二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全力推进存量问题整改。2024年以来中央、省、市各级交办的29个具体问题,已完成整改23个,余下6个正按时间节点加紧推进。深入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对2017年以来已经完成整改的110个具体问题开展常态化“回头看”,排查并整改销号衍生问题3个。聚焦侵占林地、未批先建、建筑垃圾等5个重点领域,实施环境领域五大专项行动,共排查发现问题205个,完成整改191个,余下问题已纳入整改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确保按时序推进整改。

三是环境执法效能持续提升。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环境执法检查272人次,形成执法笔录137条,查办违法案件22件,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14份,不予处罚案件2件。创新执法监管手段,办理在线案件5件。运用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对湿地资源开展高频次、全覆盖动态监测,提高异常用地变化和非法侵占行为的主动发现率。完善信访办理工作机制。办结58个生态环境问题信访投诉,办结率100%。推进群众“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完成152件问题整改,切实增强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

四是“两山”转化路径不断拓宽。夯实“两山”转化基础。圆满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调查共记录物种4301种,基本摸清了石台县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生态环境重点项目实施。谋划石台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项目,已完成11个行政村完成现场调研,并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致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负氧+”健康养生旅游产业体系和“富硒+”特色产业体系。建立“风光水储”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实施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持续推进“零碳示范县”建设。落实多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24年获得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资金756.22万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8359万元,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资金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餐饮油烟、移动源管控、工业企业废气治理等专项整治,严控扬尘污染和秸秆焚烧。完善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档”管理,推进水源地规范化项目建设,保障饮水安全。深化净土保卫战,确保土壤安全利用率保持100%。二是从严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应销号的5个省级以上层面交办问题按期销号。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及五大专项行动,重点排查整改衍生问题。三是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水源地、固废危废等领域,提升风险隐患发现识别能力。强化信访问题办理,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及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四是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完成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线索筛查、重大案件追踪办理和修复效果评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