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外围体育投注app > 政务要闻

池州探索实施“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
让废弃矿山从“生态包袱”变“绿色宝藏”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 王齐斌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29 08:16
[字体:]

矿山关停后,是任其在岁月中默默沉睡,还是助力它华丽转身?近年来,池州以“ 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解题,让1450亩废弃矿山“重焕生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眼下,在青阳县乔木乡金山村,曾经荒芜的保运矿业闭坑矿山正迎来一场蜕变。占地150亩的废弃矿坑,如今被5.6亿元投资“唤醒”,化身为智慧笼养蛋鸭项目用地。“这里不仅有AI机器人巡查,还有光伏供能、自动净水等高科技加持,妥妥的‘金蛋’项目!”青阳县山桥生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负责人汪迎春介绍,项目预计今年10月投产,年产值可达1.1亿元,利润2700万元。
  不仅是智慧农业,废弃矿山还能变身“ 飞天梦工厂”。2021年,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来池考察,选中贵池区牛头山镇观山村废弃的345亩双赢采石厂,投资3亿元将其打造成逐梦苍穹的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用于苍穹液氧煤油发动机(CQ50)地面试车。同时,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开展生态修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将火箭发动机试车台项目建设与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相结合,这种“以用定治”模式,解决了企业的用地难题,也完成了关闭矿山的生态修复,让土地利用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废弃矿山的转型探索仍在持续升级。贵池区华亚矿区240亩露天采坑即将变身康养旅游胜地,江苏隐龙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池州和云住高端民宿和康养项目,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旅体验。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场地整平、边坡分台阶削坡减载、危岩清理等措施消除原矿山开采遗留的地质灾害隐患,采取高次团粒喷播、宕底栽种绿植等措施进行矿区绿化,并修建节排水设施,重塑山清水秀的地貌景观。截至目前,全市已治理废弃矿山102个,面积9100亩,治理率100%。
  在矿山修复治理的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新路径,巧妙地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导入相结合,通过“生态修复+航天基地”“生态修复+文旅康养”“生态修复+基础设施”等模式,成功修复矿坑土地1302亩、利用土地1450亩。
  通过对废弃矿山实施“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既留住了“绿水青山”,又获得了“金山银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负责人吴卫华表示,目前全市已落地13个“生态修复+产业导入”项目,未来将探索更多新模式,让废弃矿山从“生态包袱”变成“绿色宝藏”,为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