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发布厅 > 往期回顾

2024年“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山水池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闻发布会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4-12-19 15:56
[字体:]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9日

发布地点: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永忠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有关要求,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山水池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536个,覆盖全市80%的行政村,占比居全省前列;其中建有2个以上省级中心村的行政村有106个,占比达17.5%;此外,另有在建省级中心村159个。自去年“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我市两批共26个村获批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获批比例居全省前列。

全市第一批精品示范村共13个,本年度共145个项目,目前在建144个,项目开工率99.3%,建设总体进度已达90%以上;全市第二批精品示范村共13个,目前已全部挂网招标,6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全市2023年度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共83个,目前全部建设完工,已完成市、县两级验收;全市2024年度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共76个,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

我市的主要做法:一是立足“高”字谋全域,强化工作部署。市委、市政府将“千万工程”作为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在全省率先召开高规格推进大会、率先印发“千万工程”工作方案并成立推进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市领导联系精品示范村制度和市直单位包保精品示范村制度。将精品示范村建设同省级中心村、农业产业化1+3+6+N统筹考虑,连片建设,片区发展。从精品示范村设计规划、环境整治、风貌打造、村庄运营、产业发展、治理创新等方面细化工作要求。实施“百村储备”攻坚行动,在全市604个行政村中遴选100个左右列入创建储备库,实行动态调整、分批建设,切实做到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建就建成、建就建好。二是立足“严”字重推进,压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分管领导每季度召开现场会调度建设进度。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盯和美乡村建设任务,专班化推进、项目化实施、清单化管理,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落地见效。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一线指挥、亲自协调,真正将“一号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大抓基层重抓基础”导向,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同时,为抓好和美乡村建设,今年3月份和6月份分别组织第一批第二批精品示范村所在乡镇(街道)及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学习,8月份举办全市和美乡村建设培训班,提升和美乡村建设能力水平。三是立足“实”字抓建设,提升村容村貌。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始终。和美乡村建设前,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开展“五清一改”,整治提升村庄环境。美乡村建设中立足皖南山区的生态特色优势,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竹园、小茶园、小果园”等“五小园”,着力体现农村风貌、田园风光,同时不断完善提升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在建设方式上,坚持“原貌整治、随形就势”,不搞大拆大建,多种绿慎砍树,少一点人工痕迹,多一点自然形态,努力体现乡“风”农“味”。同时整合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项目、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利用项目等资金,对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进行整体设计,还原村落乡土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四是立足“特”字抓创新,打造亮点特色。深入挖掘村庄特色,根据村庄产业、环境、文化等特色优势,注重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让和美乡村具备内生动力。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打造以农业大托管为特色的金山村、以稻虾特色农产品为特色的红叶村、以林果休闲采摘为特色的罗城村、以“羊肚菌”“黑木耳”“金耳”等食用菌为特色的康桥村、管山村等一批秀美田园乡村。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以玉带水街传统村落为特色的老田村,以文化体验、文创产品、精品民宿等为特色的东桥村、沙梗村、大山村、新火村、洪墩村等一批休闲康养乡村。五是立足“新”字促提升,拓展工作思路。对于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这一新任务,积极学习先进地区优秀做法,创新乡村发展思维模式,探索和美乡村建设新实践。在青阳县探索实施“数字化积分制管理”乡村治理行动试点,搭建“数字化积分制管理”平台,深化和拓展“积分制”应用场景,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积分制管理,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成立池州市新农人协会,组织农村电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领域73名优秀青年人才入会,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人才储备。编制《只把春来报——池州市百村故事汇》,深入挖掘当地乡村文化,创作文学作品,讲好村庄故事,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神留乡愁,不断丰富和美乡村文化内涵。

近年来,通过和美乡村建设,我市乡村面貌、乡村基础设施、乡村特色产业均取得了极积的改善和提升。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决心,不断放大优势、补齐短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山水池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推进“景村融合”,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村庄美”,着力提升村庄颜值,推动乡村洁化、绿化、美化,全方位提升村庄功能、品味和活力。以景区视角完善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美化乡村村容村貌、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以景区建设带动乡村发展,充分利用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传统农耕文化,着力将乡村打造集旅游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康养的度假胜地,实现乡村景区化与景点化,推动乡村与景区融合协调发展。二是推进“产村融合”,切实抓好乡村产业发展。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休闲旅游,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根据村庄自身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粮油、特色经果林、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依托我市优质的“山、水、土、气”资源,将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古村落、古民居及特色乡村文化相结合,打造和美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发展“美丽经济”。三是推进“城乡融合”,积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坚持用好用活精品示范村项目资金和各项惠农政策,支持发展农业园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功能农业、休闲康养、乡村旅游等联农带农富农项目。引导各地依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建设实训基地,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电商等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围绕市场需求精心挑选具有经营村庄先进理念的乡村CEO,推动“流量”变“留量”,“人气”变“财气”。四是推进“三治融合”,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系统施策,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规民约,规范群众自治程序,引导基层群众有序参与基层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深入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推广“握手言和”调解模式、“六尺巷”工作法、“作退一步想”工作法等治理方式,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充分挖掘总结提炼本地已有乡村治理典型经验,探索形成具有本地文化特色、行之有效并能推广的乡村治理典型做法。



答记者问

1.问:“村庄美”是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更是一项基础工作,请问市农业农村局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

答:“村庄美”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我省实施“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我市按照“面上整体提升、线上重点培育、点上打造精品”的思路,着力扮靓村庄“颜值”。一是努力打造“一户一处景”。创建“居住环境整洁美、?积极参与行动美、?邻里亲友和睦美、?为人处世和善美、家庭文明和谐美”五美行为规范,倡导村民、经营户从小处着手、小事开始,管好门前六尺地、文明家风传邻里,以庭院“小美”助推乡村“大美”。评选市级“和美人家”“美丽庭院”示范户100户、县级示范户443户,建有“五小园”1410个。二是努力打造“一村一幅画”。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实施主干道“白改黑”、雨污管道建设、强弱电下地、房屋建筑外立面整治等工程,完成村内道路黑色化48.4公里,建设污水设施41个,接管4368户。推进精品示范村旱厕“清零”,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开展“万村清万塘”行动,示范村内清理池塘211口,沟渠、河道42.1公里。着力打造“稻梦田园”红叶村、“富硒康养长寿村”大山村、“九华第一村”老田村等一批秀美乡村。三是努力打造“一带一风光”。依托我市良好生态优势,以景带村、以村促景、景村联动,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带。石台县大山村、新火村和洪墩村不断丰富特色民宿、农事体验、现代服务业等业态,积极为仙寓山、牯牛降、秋浦河大龙湾等景观带增光添彩;青阳县牌楼村、东桥村等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划设公共停车位、铺设柏油路、新建休闲广场,积极融入环九华秘境风景带;九华山风景区老田村以“千年老田吴·九华第一村”为主题,发展文化体验、文创产品、精品民宿等产业,积极打造玉带河景观带。

2.请问贵池区在推进第一批精品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是如何突出当地特色的?

答:我区第一批精品示范村共有3个,分别是墩上街道罗城村、涓桥镇紫岩村、马衙街道金山村。主要在乡村建设水平、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提质等方面突出贵池特色。一是进一步提高乡村建设水平。结合自身既有山区、有丘陵和有圩区的特点,在保留乡村基本风貌的前提下,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和特有文化内涵,结合运营前置的要求,将本地典故、乡土文化与市场相结合,让市场经济与本土文化碰撞出活力的火花。如墩上街道罗城村结合传统村落风貌,发挥邻近交通枢纽优势,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大力发展林果休闲采摘,做优南水梨、红美人柑橘特色水果产业。二是进一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更大力度发展乡村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标准化基地的辐射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注入其中,引导更多具有长远眼光和耐心定力的企业参与和美乡村建设,以乡村产业的规模化、链条化发展带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如马衙街道金山村流转承接本村和周边村耕地10000余亩种植水稻和油菜,努力实现以金山为核心的区域“农业大托管”。三是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成效。精品示范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将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让群众在乡村发展中受惠、受益。如涓桥镇紫岩村不断健全完善“党建+自治”乡村治理模式,遇事大家议、决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常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等活动,不断培育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发展“软实力”,确保和美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在精致、品质和精神面貌三个方面齐头并进。

3.东至县近年来提出了“一环两带一区”和美乡村建设布局,请问东至县“一环两带一区” 具体内容是什么,针对和美乡村建设又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东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建设,专题研究部署,印发了《关于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山水东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工作方案》,提出“一环两带一区”和美乡村建设布局,即“一环(环升金湖绿色生态风景线)、两带(尧东一体特色文旅示范带、尧香联动休闲农业引领带)、一区(南部乡村红旅康养先行区)”。一是以精品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打造点上精品。立足本地优势传统产业和特色富民产业,打好本地绿色农产品产业牌,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村庄景区化、经营品牌化,打造产业特色强、村庄颜值高的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东至县在2023年度申报“两带”区域首批精品示范村2个,2024年围绕“一环”申报和美乡村省级精品示范村4个,“一环二带一区”整体布局在东至县已初具雏形。二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进整体面上提升。持续开展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和美丽宜居自然村建设,不断扩大和美乡村覆盖面,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三大革命”,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促进东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档升级。三是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落实“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作督查调度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和专题调研,全力推动和美乡村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谋划一批精品示范村后备村,同时围绕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加强业务培训。统筹用好重点涉农资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建成行政村中心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50个。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实现所有行政村垃圾清运全覆盖。建成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162个,市、县级中心村96个;在建省级中心村22个,市、县级中心村7个。

4.近年来,省市围绕“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重要部署,请问石台县在实施‘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建设为抓手,聚焦重点区块,由点及面、连线扩面,到2027年,以创建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县为目标,建设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2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40个左右、美丽宜居村庄200个左右、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风景线2条,加快建设产业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特色美的新阶段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一是压实责任,凝聚推进合力。深入领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构建县级统筹、部门联动、镇村落实体制机制,县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全县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成立实施“千万工程”工作推进小组,建立县领导联系包保机制,围绕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强化调度督导。县财政、发改、自规、住建等部门合力协作,各乡镇成立工作专班,明确1名分管负责同志常驻精品示范村,协调推动各项工作。二是产业为先,筑牢发展根基。围绕“985、211、双一流”发展目标,实施富硒产业“1710”行动,聚焦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全县富硒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严家古村、泮巷等传统古村落优秀文化,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打造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硒茶观光体验带2条,形成以集富硒产业为主题的农业观光、特色种养、研学旅行、休闲采摘等多种业态。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全面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石台硒品”南京、合肥、上海展销体验馆,举办第21届安徽·石台茶文化节、七井山“晒秋”等活动,促进农文旅融合。三是多措并举,夯实建设基础。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农村旱厕“清零”行动,完成旱厕“清零”2000口。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强化要素保障,县财政整合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建设。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用于和美乡村建设。四是因地制宜,突出群众主体。落实规划先行,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一体贯通规划编制、施工建设、后期运营。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从群众主体问良计,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分类有序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营、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实施农民闲置用房改造,打造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精品民宿。招募一批爱乡村、有情怀、懂设计、肯创新、会营销、能招商的运营团队,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5.九华山坐落于青阳境内,请问青阳县准备如何将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与九华山联动起来?

答:近年来,青阳县与九华山县山联动,在乡村建设、文化旅游等方面深度合作,为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顺应广大群众呼声,青阳县委县政府全面分析环九华旅游资源、文化底蕴、特色产业、生态环境、区位交通等现有条件,决定以精品示范村建设为载体,串点成线、以线及面,围绕环九华山区域,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风景线。一是明确了一条主线思路。融合“和美乡村+全域旅游+差异化”发展思路,围绕环九华乡村振兴五彩综合示范带、九华秘境风景道等风景旅游线路,在青通河沿线、五九公路沿线、青朱陵公路沿线串联和美乡村中心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成果,沿线村庄积极发展乡村休闲康养、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注重差异化发展、产业互补和配套,形成抱团发展的格局。二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载体。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资金保障是关键。参照黄山乡村振兴集团+强村公司的模式,在保证政策合规的前提下,对青阳现有平台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剥离涉农资产,成立青阳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和美乡村资金筹措、基础设施建设、农文旅产业发展、村庄业态策划运营、品牌营销等具体工作。我们也通过平台公司,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解决好“千万”工程推进中的资金、运营等问题。三是布局了一批支撑项目。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精品示范村建设的关键支撑,谋划产业布局。目前正在环九华区域建设7个精品示范村,计划总投入5.19亿元,包含了道路、文体、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打造九华黄精、功能农业、精品民宿、房车露营等乡村新业态、新场景。例如,蓉城镇五溪村,以新徽派建筑风格改造五九公路沿线商业区,串联花海停车场、五溪风情街、九华河观光休闲带等特色产业,形成集特色农业、非遗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度假等主题于一体的美丽休闲乡村综合体。朱备镇东桥村定位禅茶旅融合发展,建设禅修“好人”文化展示中心,改造提升民宿村品味,拉动周边茶叶资源“双溪早芽”品牌价值,串联打造一条特色种植旅游观光线路,形成茶旅优势互补。到2027年,全县计划建设20个左右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打造灵秀青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形成与九华山错位发展、抱团发展的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