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观在池州,是“神”一样的存在,民间俗称“考神”“考霸”,所谓“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但具体说法官方和民间略有差别。黄观的研究与宣传,这些年池州一直在做,有研究文章,有短视频,建有黄观墓、黄观祠等。黄观的后人所在地盐城,对黄观的宣传力度比较大,有墓、有祠、有桥,有黄观文化公园,专门一班人跟踪研究,其后人曾多次到池州寻宗问祖。黄观是池州一张文化名片,研究好利用好这张名片,对提升池州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服务以文塑旅,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早年随母姓,名许观,后恢复黄姓,池州贵池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殿试由明太祖朱元璋钦点一甲第一名状元。黄观得到洪武、建文两朝帝王的赏识,历翰林院修撰,东宫侍讲、尚宝寺卿,洪武二十九年(1396)升任礼部右侍郎。建文元年为右侍中,与方孝孺、齐泰同为御前重臣。建文四年,朱棣发起“靖难”,起兵北京,直逼南京。其时,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已去,乃投江自尽,衣冠葬于贵池乌沙镇,时年39岁。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下令把他的名字从登科录上划掉,试图抹去黄观中过状元的记录,造成今人对黄观研究的困难。同时将黄观名列“文职奸臣”第六,诛黄氏九族,亲人朋友受谪戍者达百余人。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黄观始得昭雪,补谥“文贞”。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有“黄公祠”,在府城郭西街建有状元坊,还有双忠坊(另一忠为赵昴发),贵池乌沙翠屏山有黄观衣冠冢。
黄观的才华不光是体现在考场上,考场之外,他的言谈文笔与思想常常是一鸣惊人。在殿试中,朱元璋亲发策问。黄观在策论中力主“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黄观的这一战略观点,与朱元彰早期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早是由池州学正也就是现代的教育局长、明代开国谋臣朱升提出来的)的战略思想如出一脉,所以受到了朱元璋的高度赏识。
朱棣篡位后,滥杀前朝大臣。黄观的妻子翁氏见大祸难逃,就变卖首饰,让黄观的弟弟黄觏“匿其(黄观)幼子,逃他处”。自己“急携二女及家属十人,投淮清桥下死”。叔侄二人来到“海疆”藏身,也就是今天盐城的滩涂地带,变姓为张。他们打鱼晒盐,东躲西藏。幼子成人后,与王氏结伴,后生一子,取名张佑。至第七代时,黄氏一家正式定居于盐城南郊。《明史》中记载:“(黄觏)先匿其(黄观)幼子,逃他处”则成为盐城黄氏寻根认祖的佐证。盐城黄姓族人先后六次到池州寻亲。
黄观创造了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会试为会元、殿试为状元。乡试是不是解元,民间说有,史料无考。即便如此,后二元及第也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可望不可及的。黄观作为古代科举的成功人士,未能最终实现人生伟大抱负,靖难中更是满门死节,令世人唏嘘。
黄观出身贫苦农家,通过勤奋好学而考中状元,不管是其大殿之上指斥燕王的举动和跳江殉难尽忠职守的精神,或者是其弟黄觏独自抚养侄儿的大义情怀,黄观人文现象已突破地域和家族限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黄观文化的核心价值,一是状元励志,能激励青少年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二是赤诚爱国,对事业忠心耿耿。三是清心寡欲、廉明公正的品格。
池州地方志书对黄观均有记载,现摘录如下。
《嘉靖池州府志》:
黄观传:字兰伯,一字尚宾,西一保人也。父在赘在城许氏,遂从舅姓,以许观补邑庠生,治《书经》。洪武二十三年岁庚午中乡试,明年辛未连登会元、状元。始仕翰林,迁尚宝寺,寻擢礼部右侍郎。属建文改官制,又为侍中,复姓黄氏。公清心寡欲,动有古人风,居官数年,门无私谒。建文在位,我太宗文皇帝王燕,乃其诸父也,一日来朝,偶疾不拜,德威严重,满朝缄口。公挺身奏云:“虎拜朝天,殿上尽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及靖难兵起,公奋不顾家,羽檄征兵为拒守计。时北方告急,援兵不至,遂亲诣上游诸郡募之。回至安庆,舟次李阳河,闻报者曰:“上已出奔,过池之建德。群臣奉新皇帝即位,今三日矣。”公自分大事已去,辄东向再拜,仰天号哭。于罗汊矶湍急处,绐舟人奋棹,佯为见风,投水。舟人急以钩挽之,仅得珠系棕帽焉。妻夫人翁氏暨二女及家属十馀人尽投于京城南濠中。公之子姓鲜存。洪武初,诸父忠任东流训科,得免于患,今家北街,幸以绵先生之祀。又贵池陡滩黄氏亦其后也。
殿试策:
臣窃惟曩古圣王,继天立極,以临御天下,立纲陈纪,制礼作乐,未尝不欲教化四达,垂衣以治,而使民安于无事之域,以全圣人之仁也。第以蛮貊犬彘之类,弗循教化,每为中国之害,而扰吾无事之民。圣人之心不容已焉。故其少壮尽行,内骚华夏,外戍八荒,牝马胎驹于行伍,旌旗连岁其边陲者,非圣人之心果如是好杀也,盖由蛮貊犬彘之类窥伺华夏,为民生害,以伤圣人之仁。所以然者,寔圣人之不得已也。往事之艰,固为甚矣。
以今处之,若欲罢乘机,绝远戍,以垂衣而治,则蛮貊得以遂生齿之繁;如待十年,则恐其强盛,骚乱生民,为国之患,其患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与其失可乘之机,而遗患于他日,孰若因其可乘之机,而图于今日乎?其兴其止,盖有道矣,臣请得以筹之。且蛮夷之人,譬之禽兽,乍臣乍叛。其心冥顽,非可仁感也;其气悍勇,非可义结也。今夫醜其腥秽,恶其骄淫,扫荡芟夷正在今日,此乘机之不可罢也;彼其畏威远遁,深入不毛,而不可以力致者,又不可不有以备之,故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于其来则拒之,去则追之。如是则事事有备,中国无骚扰之患,边境无可虞之忧,此边戍之不可以绝也。既能乘其天道福善祸淫之机而殄灭之,又能尽其人事练兵讲武之法以备御之,彼将慑服威灵而不敢肆侮于外矣。国无外侮,则内治益修,纲陈纪布,礼备乐和,民安无事,岂不可以垂衣而治乎?臣窃以为必垂衣以治,则乘机为可,绝戍不可。能乘其机,不绝远戍,则可垂衣而内安外妥矣。臣愚见浅陋,伏惟陛下览焉。
遗址遗迹:
会华书院(在府治东相公墩之墟,嘉靖十四年知府陆冈建。初欲为三状元祠以祀伍乔、华岳、黄观,值甘泉湛先生讲学其中,遂易今名,而三先生之祀不终举矣。有门,其前有厅,后有堂、有亭,左、右有肄业房,周缭以垣)
三状元坊(在里仁街。为伍乔、华岳、黄观立)
状元坊(在郭西街首。为黄观立)
双忠坊(在忠烈祠左。为赵昴发、黄观立)
乡贤祠(在启圣祠右,王懋建。祀:唐翰林学士杜荀鹤,宋处士陈岩,本朝礼部侍中黄观、按察使柯暹、都御史胡本惠、左侍郎孙仁、员外郎李嘉祥。祀同上丁。祝文:“某年、月、日,某官等敢昭告于某代某先生曰:于惟诸先生身维体道,佑启后人,百世池阳,允怀行止。今当仲□,谨具牲醴,用伸常祭。尚飨!”)。
《乾隆池州府志》《康熙池州府志》《光绪贵池县志》都有《黄观传》,虽内容有出入,但大体相同。《康熙池州府志》文后多了这样一段话“初,建德人柯暹为观传,以禁不示人,今逸缺。后邑人龚守愚有《显忠录》。郡守王崇有《褒忠录》。池州孙溥有《阐幽录》。佘翘有《池州三忠传》。刘诚有《逊忠贵池三忠录》,曹参芳有《逊国正气纪》,皆记观殉节事。”
《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未见黄观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