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外围体育投注app > 政务要闻

延伸“民意触角” 主动回应“民声”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 陈淑芬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23 08:13
[字体:]

2023年,池州公安成立民意感知中心,“全量”感知、汇聚、研判民意数据,努力实现公安队伍工作作风与能力水平、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延伸“民意触角” 主动回应“民声”


如今,“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已成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理念指引。

在池州,这种理念在实践摸索中不断具象、立体,衍生为“对民意做到存在即发现、发现即办理、办理是原则、办不好要报告”,“听民声”成为警务工作“指挥棒”。

2023年11月,池州公安正式成立民意感知中心,通过全量整合、数智赋能,持续延伸“民意触角”,精准描绘“民意画像”,建立健全“五项机制”,构建起一套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民意感知系统”,全力打造民意引领警务发展新格局。

打破时空聆听“沉没的声音”

贵池区涓桥镇紫岩村村民陈先来没有想到,自己在网上“公安面对面”专栏里的一句“抱怨”,居然给村民们的出行带来转变。

事件的起因还得从一个“问题路口”说起。紫岩村与新318国道相邻,村庄入口处是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大货车、小轿车、电动车每天在此交汇,复杂的交通环境因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让当地人头疼不已。陈先来接送小孩上学经过此地,时常忧心忡忡:“从村口进大路是一个坡度盲区,稍不注意就容易与主干道上的直行车辆发生碰撞,安全隐患很大!”

考虑到家人安全,陈先来忍不住在池州公安开辟的“公安面对面”专栏发帖倾诉心声。很快,一通电话打给了他。

“接民意感知中心交办后,我们迅速组织人员到现场实地走访,核查发现确实存在一定交通安全隐患。不少群众纷纷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增设红绿灯、警示牌等解决他们的出行安全问题。”市公安局贵池分局涓桥交警中队中队长陈昌进是当时经办人,据他回忆,为推动问题尽快解决,市公安局先后召开2次党委会专门研究讨论,并会同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赴新318国道沿线实地调研。

一个月后,陈先来反映的“问题路口”大变样,不仅沿线装上了红绿灯和交通监控设备,还增加了29块宣传提示牌,赢得当地群众广泛好评,紫岩村村民更是送上一面印有“感谢你们,以最快的时间解决了全村老百姓出行安全”的锦旗以示感谢。

“沉没的声音”被听见,并迅速得到反馈,正是因为民意感知中心打通了平台和警种的壁垒掣肘。

“过去,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建议大都分散在不同的平台,我们很难整体全面掌握,层层流转要耗费大量时间。”市公安局民意感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9月,池州公安积极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在池州热门网站上开辟“公安面对面”专栏,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那之后,我们又搭建了网上警民议事厅等平台,民意感知中心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

据介绍,两年多来,池州公安逐步统筹了省、市《民声呼应》、689个“警民议事厅”微信群、有4231名综治网格员的群、“12345”热线、“公安面对面”微信小程序等10余类线上渠道资源,通过民意感知中心,全天候、全量级收集整合各类社情民意,并明确“市+县+基层”三级处置架构,落实市委“民声呼应”和省公安厅“民有所呼、警必回应”要求,群众反映问题回应率、反映事项办结率实现“双百”。

把评价权、监督权交给群众

“这平台真好,可以迅速解决问题,老百姓能及时了解政策。”

“真是没想到,池州交警为了咱们老百姓能细心到这一步,真的太贴心了。”

“感觉我们说的话越来越有分量了,也明白了公安工作的不易和困难。”

“我们要真正把好平台用好,合理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客观公正地反映诉求和意见建议,助力公安机关广泛收集社情民意。”

……

民意感知中心既是透射群众关切的一个窗口,也是照见公安机关形象的一面镜子。一条条好评背后,是池州公安真正把评价权交给群众、自觉接受监督的结果。

“您好,请问您对此次公安机关的处置过程及结果满意吗?”在市公安局民意感知中心,电话回访员正在对一民意工单进行回访,并做详细记录。

为更好深化结果运用,池州公安成立监督问效专班,全程跟踪问效,并建立“抓、盯、审、办”四级管理机制,通过倒查民警执法服务行为,倒逼广大民警养成重过程、重细节、重落实的良好习惯,努力提升办理实效性、精准性,极大增强了群众体验感和舒适感。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审批交办单、督办单171期,开展短信回访60564条、电话回访11451次。

“民意感知中心搭建了一条大数据感知群众满意度的桥梁,推动我们不断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市公安局民意感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聚焦“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池州公安多方发力,探索协同共治新的方法和思路——

邀请群众参与拍摄反电信网络诈骗、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宣传视频,让群众沉浸式、直观化接受法治和安全宣传;

多渠道、多载体发布群防群治工作内容,引导群众积极举报各类违法犯罪线索;

精心策划“群众有争论、管理有瓶颈”“您的建议、大家的安全”“您的建议、我的反馈”“我的办理、您的监督”等热门话题。

从被动到主动,一本记录人间百态的“网上民情日记”跃然纸上,推动警务效能由“自说自话”转变为“群众评判”,截至目前,以民意感知中心为载体,共收集办理群众意见建议10421件,总体满意率达99.18%。

变“群众不满意”为服务驱动力

以解决群众反映的个案问题为切入点,池州公安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探索民意搜集微创新,寻找“满意率”中欠缺的0.82%,并针对性加以改进。

“广场舞噪音太大,影响小孩子读书了。”“广场舞队伍都聚集在一起,能不能把他们合理划分?”……针对群众反映的“广场舞噪音”等“不满意”事项,青阳县公安局蓉城派出所“小题大做”,有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了民警的“履职清单”。

“我们先后花费2个多月时间,认真细致排查噪音污染易发、多发点位和群众反映集中区域,共摸排确定城区31支5人以上广场舞队伍,涉及1300余人,通过组织召开广场舞噪音治理座谈会、签订《消除噪音告知书》、粘贴控时降音标签,全面整治噪音集中区域。”蓉城派出所副教导员潘士萍告诉记者,经过整治,目前31支队伍均已将音箱音量控制在60分贝合理范围内,解决了居民的一块“心病”。

让为民服务看得见、摸得着,警民关系亦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在此次整治过程中,“惠姐健身队”领队丁雪惠令潘士萍印象深刻:“‘惠姐’带领的队伍有300多人,她担心音响声音减小后,后排队员无法正常锻炼,我们上门沟通时她并不理解,也不同意。”

经过多次协商讨论,最终丁雪惠同意采用潘士萍提出的“将队伍一分为四,变大音箱为小音箱”的想法,“他们的初衷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看着他们多次上门劝导,积极和我们协商解决办法,我很受感动。”

傍晚时分,整治后的广场上,曾经喧嚣刺耳的噪音不复存在,广场舞爱好者们伴随着节奏翩翩起舞,周围的居民带着孩子嬉戏玩耍,在和谐、舒适的环境中享受休闲时光。“我要为公安为民服务点赞!”看到此情景,青阳县亿达湖滨花园小区居民杨玫玫喜笑颜开。

从“不满意”到“满意”,折射出0.82%欠缺的原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公安机关提出了新期待——更安全的生活环境、更公正的法治环境和更精细的服务举措。

池州公安将期待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我们坚持以‘办成’为原则、‘办不成’为例外,‘不能办’的要解释清楚,原则性问题要明确告知,确保问题事项闭环解决,用一点点民意感知、一件件事情办理去争取群众认可。”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全量感知办理民意工作,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际行动,也是池州公安机关为民为企办实事的现实举措,能够让一线民警在面对民意诉求时立足公安职能、集中人民智慧、回应群众期待,从而实现公安队伍工作作风和能力水平、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以更加厚实的平安底色助力我市打造“‘池’久满意”营商环境品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未来,池州公安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把每一项“群众不满意”一盯到底,积极打造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池州公安样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