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市经济普查结果显示,近五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大量涌现,规模不断扩大,比重持续上升,结构明显优化,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力量。
一、第三产业规模明显扩大
我市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从业人员大量增加,经营规模显著扩大。
(一)单位数量大幅增长
2018年末,全市从事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3342个,比2013年末增加4253个,增长46.8%,比全部法人单位增速高1.5个百分点。
(二)就业人员大量增加
2018年末,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159285人,比2013年末增加14605人,增长10.1%,比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增速高14.5个百分点。
(三)经营规模显著扩大
2018年末,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2541.7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80.9%,比全部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增速高14.2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稳定上升
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在二、三产业中的比重持续稳定上升。2018年末,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72.1%,比2013年末高0.8个百分点。
(一)第三产业成为新增就业主要增长点
2018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96809人,比2013年末减少13790人。受去产能政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有所减少。但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159285人,比2013年末增加14605人,增长10.1%,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为53.7%,比2013年末上升7.1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资产规模占比首超七成
2018年末,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541.7亿元,在二、三产业中占比为70.5%,比2013年末提高5.5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五年来,第三产业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降低,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
(一)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降低
2018年末,全市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共有9524个,比2013年末增长101.9%。在第三产业13个行业门类中,传统服务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有3651个,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8.3%,比2013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比重也分别下降1.7、2.3和2.8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比重情况
行业类别 |
单位数(个) |
占第三产业 比重(%) |
总计 |
9524 |
100.0 |
批发和零售业 |
3651 |
38.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51 |
5.8 |
住宿和餐饮业 |
331 |
3.5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58 |
4.8 |
金融业 |
80 |
0.8 |
房地产业 |
611 |
6.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599 |
16.8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749 |
7.9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30 |
1.4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44 |
3.6 |
教育 |
256 |
2.7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82 |
3.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82 |
5.1 |
(二)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
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引领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迅猛增长,从业人员和产业规模大幅扩张,比重持续提升。从企业法人单位数量看,2018年末,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458个,比2013年末增长382.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有749个,增长234.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有1599个,增长112.1%。上述三个行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比2013年末分别上升2.8、3.1和0.8个百分点。
从就业情况看,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163人,比2013年末增长83.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245人,增长163.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288人,增长89.4%。三个行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比2013年末分别上升0.9、4.0和6.0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合计占比近三成。
从经营规模看,2018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14.8亿元,比2013年增长53.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7.9亿元,比2013年增长124.3%。
(三)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五年来,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密切相关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其中,2018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44个,增长115%,占比为3.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482个,比2013年末增长164.8%,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为5.1%。
从业人员大幅增长。2018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325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759人,比2013年末分别增长49.4%和128.0%。
从经营规模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年末资产总计84.8亿元,营业收入8.4亿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1337.6%和82.6%;2018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总计14.3亿元,营业收入6.2亿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397.9%和275.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